內高壓成形,屬于液壓成形(液力成形)工藝,以液體為成形介質,材料從軸向進入模具型腔,通過內部施加高壓液體使其成形,通常用來生產形狀復雜的中空零部件。
內高壓成形的工作流程是,以管材為材料,放入模具型腔內,向管材內部填充液體,兩端利用沖頭壓封,對液體加壓,同時兩端沖頭向內推進,內壓與軸向壓力共同作用下,管材膨脹向模具型腔貼近直至完全貼合,成形為所需工件。
內高壓成形具有設計靈活、工藝簡單、近凈成形等優點,獲得的工件質量優、重量輕,可以廣泛應用在汽車、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以海洋裝備的結構件制造領域。汽車是內高壓成形的重要下游市場。為降低燃油消耗、減少尾氣排放,汽車輕量化發展成為趨勢。在汽車組成部分中,管材應用量多,傳統汽車管材生產采用沖壓焊接法,先沖壓成形獲得兩個或多個組件,再焊接為整體。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年內高壓成形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利用內高壓成形可以制造結構復雜的整體結構件,與傳統的沖壓焊接件相比,不僅可以省去焊接工藝、簡化生產流程,還可以提高產品綜合性能,例如結構件的強度、剛度、耐疲勞性得到明顯提升,同時也可以減少材料消耗、減輕結構件重量,能夠幫助汽車實現輕量化,協助生產企業降本增效。
內高壓成形可用來生產汽車用發動機支架、支架管、中冷管、排氣管、凸輪軸、底盤件等,主要以金屬管材為材料,例如低碳鋼、不銹鋼、鋁合金等。在全球范圍內,包括奔馳、奧迪、通用、大眾等在內的多家汽車品牌均已采用利用內高壓成形工藝生產的零部件。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強勁,純電動汽車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為提升續航能力,與燃油汽車相比,電動汽車對輕量化要求更高。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根據中汽協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我國汽車產量2446.6萬輛,同比增長1.9%;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977.9萬輛,同比增長33.0%。在此背景下,內高壓成形在我國擁有廣闊市場前景。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我國市場中,內高壓成形相關技術開發機構、生產企業、設備研制企業、模具研制企業主要有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佛山市興迪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廣東思豪內高壓科技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