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名普通士兵的“二戰心靈史”、一部最紀實最詩意的水墨圖卷。這本書是法國著名漫畫家傾14年心血“用水作的漫畫”。不同于我們見慣的“二戰”題材的故事,也不同于我們 既定印象中的普通“漫畫”,沒有浪漫,也沒有英雄,高度寫實,卻詩意盎然。
阿蘭的戰爭并非關于武器與武器、人與人的斗爭,而是在戰爭的空隙之中,士兵們如何生活,在戰爭停息之后,民眾們如何生活,以及在和平來臨之后,老兵們如何生活,他的征途關于生活、關于人生、關于朋友、關于靈魂、關于意義,以及數不清的奇妙的遭遇,在他們的故事中我們會看到許多,而在讀完之后我們會思考更多,帶著一股沁人心扉的寧靜,那本是久經歲月之人才能享有的奢侈之物,而今分與我們共享。
作者簡介
埃曼努埃爾·吉貝爾(Emmanuel Guibert),1964年生于法國巴黎,在20世紀90年代“法國新漫畫”運動中崛起,成為少有的既受廣大讀者歡迎,又得到專家、評委青睞的漫畫家。曾獲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心動獎”“年度漫畫獎”、漫畫評論人與新聞人協會評論大獎、布魯瓦漫畫節大獎、美國艾斯納國際漫畫獎等諸多重要獎項。另有《阿蘭的童年》《攝影師》等重要作品。
譯者孟蕊,四川大學法德文系本科畢業,從事翻譯。譯有《優雅與權勢》《高盧英雄》等書。
內容簡介
年輕的法國漫畫家與美國退伍老兵阿蘭在街頭偶遇,二人一見如故。漫畫家耗時十四年,用水和中國墨畫出了這位老人的“二戰”回憶三部曲。
第一冊:美國青年阿蘭·科普在十八歲那年應征入伍,被卷入了時代的洪流。他在美國接受訓練,先后做過坦克通信兵、無線電教員、巡邏步兵和偵察車炮手,兩年后被派往歐洲戰場……
第二冊:在“二戰”的最后兩年里,阿蘭先后隨軍到達法國、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等地。他仍然沒有成為英雄,在整個戰爭期間只發射過一次大炮,炸掉了一間空屋;但他一如既往地懷有好奇心、善于觀察,帶我們去見識一些有趣的人和事。
第三冊:阿蘭退役了。不再適應美國生活的他重返歐洲。機緣巧合下,他與戰時認識的友人或重逢,或重建聯系,于是前兩部中的人物故事都有了結局,他自己的生活也趨近尾聲。阿蘭對生命、藝術、友誼的思考都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讀者評價
《阿蘭的戰爭》中的人物生動傳神……對風景的表現有種東方味道,尤其能使人聯想到中國五代時期的水墨畫。——比利時漫畫研究家、漫畫史教師Erwin Dejasse
引人入勝……一部獨一無二的、趣味盎然的“二戰”文學作品。——美國國家公共電臺
怎樣畫出一個人的記憶?吉貝爾給出了巧妙而又適度的回答。讀者就在阿蘭的身邊,認識他、懂得他、欣賞他……像當年的作者一樣,聽到了他。——法國漫畫批評家Alexis Lab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