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陶瓷是一種應用于電子工業的新型陶瓷材料,主要以氧化物或氮化物作為主要成分,通過精密的燒結工藝,結合結構設計、準確的化學配比、適宜的成型技術和燒制流程,賦予材料絕緣、介電、傳感、超導及磁性等多種電氣與磁學特性。
電子陶瓷主要分為絕緣裝置瓷、電容器瓷、鐵電陶瓷、半導體陶瓷和離子陶瓷五大類。其中,電容器瓷中的多層陶瓷電容器材料和微波介質材料尤為突出,前者具有高介電常數、低介電損耗和良好的溫度穩定性,后者則在微波傳輸和處理中展現出高介電常數、低介電損耗、良好的熱穩定性和機械強度。
電子陶瓷產業鏈完整,上游涉及基礎粉料、配方粉、金屬及化工材料等原材料的供應;中游聚焦于電子陶瓷材料的生產加工,產品種類豐富,如陶瓷外殼、基座、基片,以及多層陶瓷電容器和微波介質陶瓷等;下游應用則廣泛延伸至航空航天、機械工程、汽車零部件等多個領域。
在航空航天領域,電子陶瓷因其耐高溫、耐磨損等特性成為熱機部件的理想材料;在機械工程中,電子陶瓷能應對高溫、高速、腐蝕、真空等特殊環境,為超高速、超精密的機床軸承提供優質材料。此外,電子陶瓷還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零部件、軍事裝備以及生物醫療領域,如減震裝置中的高靈敏元件、氧傳感器、氣門加熱器,以及用于修補骨關節、牙齒等組織的生物陶瓷材料。
從全球市場來看,電子陶瓷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電子陶瓷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5G通信技術、消費電子、物聯網等領域的快速發展,電子陶瓷的需求不斷增加。2023年,全球電子陶瓷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2000億元,其中中國市場占據了重要份額。中國電子陶瓷市場規模維持了超過10%的年增長率,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了1135億元。
在全球電子陶瓷市場競爭格局中,日本與美國的電子陶瓷企業,如村田制作所、京瓷以及美國Ferro公司等,憑借其廣泛的產品線、龐大的生產規模、廣泛的應用領域以及卓越的綜合性能,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然而,隨著中國電子陶瓷產業的迅速崛起,國內企業如三環集團、江蘇宜興電子器件總廠有限公司、福建閩航電子有限公司等,憑借不斷提升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也在全球市場舞臺上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逐漸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未來,中國電子陶瓷行業將持續受益于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新興領域的推動下,陶瓷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而國內電子陶瓷企業有望通過加強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加速產業升級,提升全球競爭力,引領行業發展新趨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