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隧穿二極管(RTD),是納米電子器件,雙勢壘結構最為常見,是由兩個量子勢壘中間夾一個量子勢阱構成,基于共振隧穿效應進行工作,最高工作頻率可達到THz。
太赫茲通信是共振隧穿二極管的重要應用領域。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數據產生量迅猛增長,無線通信的速率、帶寬等要求不斷提高,需要高頻譜技術進行支持。太赫茲(THz)頻段范圍0.1-10THz,具有高頻率帶寬、高傳輸速率、高傳輸容量、穿透能力強、抗干擾等優點,成為6G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
在太赫茲通信系統中,太赫茲波產生利用混頻器,太赫茲混頻器的技術路線包括電子學、光子學兩大類,電子學路線典型產品包括肖特基二極管(SBD)、共振隧穿二極管(RTD)等。
共振隧穿二極管既可以應用在太赫茲通信系統的發射端,也可以應用在接收端。共振隧穿二極管還可以與其他太赫茲混頻器配合使用,例如發射端采用光子學路線的單行載流子光電二極管(UTC-PD),接收端采用共振隧穿二極管。
太赫茲通信距離較短,收發組件性能提升極為重要。共振隧穿二極管憑借結構簡單、頻率高、負阻特性等特點,適合應用在0.4THz以上頻段,成為太赫茲通信重點關注技術之一。
共振隧穿二極管的性能直接受制備材料的影響,其可以采用的半導體材料主要包括硅(Si)、氮化鎵(GaN)、磷化銦基砷化鎵(InP基GaAs)等,以III-V族半導體材料為主,也可采用IV族、II-IV族半導體材料,其中磷化銦基砷化鎵性能優異,外延生長技術成熟,頻率高,最受關注。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除6G移動通信領域外,共振隧穿二極管還可以應用在星間/星地通信、醫學、檢測、雷達探測、安防監控等方面。在全球范圍內,共振隧穿二極管相關技術與應用研究機構主要有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微太中心、中國電科54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