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軟件是海上風電領域一種重要的工具,位于海上風電產業鏈上游,包括風機載荷仿真分析軟件、齒輪傳統系統設計分析軟件、翼型氣動設計軟件、風資源數據分析軟件、風機葉片設計-結構建模軟件、海上風電基礎設計分析軟件等。
海上風電發展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憑借節約陸地空間、風速高、無噪音等優勢,目前其已成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海上風電市場發展迅速,是全球新增裝機容量最多的國家,預計2025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將突破750萬千瓦,累計規模超5000萬千瓦。
近年來,海上風電機組大型化發展加速,其設計與施工復雜度隨之增加,海上風電軟件具有縮短現場調試周期、優化材料使用成本、精確控制設計結構的冗余度等作用,在海上風電機組結構設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市場需求隨之釋放。
目前海上風電設計以國外商業軟件為主,以風機載荷仿真分析軟件為例,主要包括挪威船級社(DNV-GL)公司的Bladed軟件、丹麥DTU的hawc2軟件、美國國家能源實驗室的FAST等,其中Bladed軟件是國內整機商使用最為廣泛的風機載荷仿真軟件,在國際市場上其也幾乎處于壟斷地位。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年中國海上風電軟件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專用軟件自主化程度較低,核心工具長期被美、德、丹麥等國家壟斷,但由于國內外自然環境差異,進口軟件難以滿足國內地理環境、設備制造等需求,另一方面,進口軟件價格高、供應不穩定,為避免卡脖子局面,海上風電軟件自主研發需求釋放。
近年來,在多項國家重點研發專項項目扶持下,我國海上風電軟件研發進程加快。目前國內海上風電軟件開發者眾多,包括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智能、中國海裝、三峽上海院、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等。
2025年,國家能源局公布《第四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大型海上風電一體化數值仿真設計軟件”(HyphoonSIM®)入選其中,我國享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打破了國外軟件在國內市場的壟斷局面。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海上風電軟件是推動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工具,我國海上風電軟件研發起步晚,目前市場仍由國外軟件占據主導,國產替代空間大。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軟件國產化雖取得一定成果,但目前能與國外軟件相競爭的國產軟件仍較少,未來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