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4年11月中國對歐盟紡織品服裝出口42.7億美元,增長4.7%,增速較前期放緩,但仍然保持增長,對整體出口起到支撐作用。1~11月我國累計對歐盟出口535.8億美元,增長14.8%,其中,紡織品增長10.5%,服裝增長16.8%。針織、梭織服裝合計出口量增長 12.7%,出口平均單價提升4.1%。
歐盟自華進口增速低于均值
據歐盟海關統計,今年1~10月,歐盟自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1159.7億美元,增長9.6%。歐盟紡織品累計進口273.2億美元,增長10.2%,服裝進口886.5億美元,增長9.5%。自中國累計進口紡織服裝產品438.8億美元,增長7.7%,低于平均增速。自東盟進口紡織服裝102.7億美元,增長13.5%。中國紡織服裝在歐盟市場份額為37.8%,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東盟市場份額為 8.9%,較去年同期擴大了0.3個百分點。土耳其和孟加拉市場份額各占13.4%和11.3%,同比波動不大。
歐盟在紡織品方面對華的貿易保護
歐盟的紡織品主要從中國進口,因此歐洲對華實行貿易保護,但中國的紡織品在歐洲市場還是很有占有率的。歐盟與中國在紡織品往來期間,歐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打壓中國紡織品的出口。近幾年,歐盟對中國的紡織品反傾銷案例有增無減。除此自外還有其他的貿易保護措施。
去年年初,歐盟化學品管理局就開始對歐盟市場的生物殺滅劑(BPR)進行強制統一管理。近日,該BPR法規又再次更新法規要求。此舉,不僅會給我國部分出口生物殺滅劑活性成分的化工企業增加額外負擔,而且其影響范圍將擴大到在紡織鞋服數十類產品中使用抗菌劑和防腐劑的出口企業。
據歐洲委員會公布的一項普惠制規例,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將不再為受惠國,屆時,中國出口歐盟產品關稅或將大幅增加。普惠制是工業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地區)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給予普遍的、非歧視的、非互惠的關稅制度,當受惠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顯示較強競爭力時,其優惠資格即取消。據悉,中國普惠制原產地證書和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書的平均關稅減免幅度為6%左右。
歐盟一系列的貿易法規對國內處于嚴峻形勢中的紡織品外貿企業雪上加霜,企業本已微薄的利潤空間會被進一步擠壓。近年來,不少從事紡織鞋服的對外貿易型企業或出口生產型企業在面臨高企運營成本的同時,也掙扎于歐美頻繁的法規更新中。中國的紡織企業在日益成熟化的今天也面臨著多方面的發展瓶頸和困境。業內人士認為,企業在積極應對貿易壁壘的同時,也需要思考轉型的方式和方法,積極應對行業的發展和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