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紡織商會紡織印染分會近期公布了一份對佛山區域的印染企業染費上調的通知函。此前,順德區已經關停了近800家紡織企業。
據調查數據顯示,在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正式實施以后,紡織行業在節能環保方面受到的約束壓力不斷增加。紡織企業單位數較前幾年減少了將近2600家。
眾所周知,紡織產業是一個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行業。根據地球誓言發布數據顯示:“全世界至少有8000種化學品在將原料制成紡織品的過程中,會是由25%的農藥用于種植非有機棉。這將導致對人類和環境不可逆轉的損害,還有2/3的碳排放量會在服裝的購買后繼續發生。”紡織業還是排污大戶,特別是紡織印染行業。根據中國環境統計數據表明,紡織工業廢水排放量在全國41個行業廢水排放總位居前列,其中印染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水排放占紡織廢水排放量的七成以上。
因此,在整個國民經濟、產業運行環境持續下行的壓力下,我國紡織行業也迎來了“產業經濟增長緩慢,同比增速持續下降,投資動力不足”的局面。一個年產值數十億元且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在污染、高耗能等多重內外因素下幾近被判死緩后,紡織企業該如何在絕境中謀生?
新思界
紡織產業分析人員指出,作為一個環境敏感型和資源依賴型的傳統制造業,紡織行業與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密切相關。未來五年是落實制造強國戰略的關鍵時期,更是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五年。推動綠色增長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共同選擇,也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途徑。
雖然紡織服裝企業站在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門檻前感慨萬千,盡管還有各種難題要解決,特別是企業環保資金短缺等問題,但加快我國紡織工業綠色環保工程,仍是進軍國際市場企業的目標,也是民生的需要。未來無論怎樣猜想,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經過環保浪潮洗禮后得以轉型升級的紡織企業,終將獲得發展的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