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肽酶是能特異性催化蛋白質或多肽鏈N末端氨基酸水解的一類蛋白酶統稱。氨基肽酶根據底物偏好、金屬離子依賴性等特征,可分為多種亞型(如亮氨酸、丙氨酸、精氨酸氨基肽酶等)。氨基肽酶作為一類具有重要生物學功能和應用價值的水解酶,可以應用于生物醫藥、食品工業、體外診斷等多個領域。
新思界
產業研究中心出具的《
2025年全球及中國氨基肽酶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氨基肽酶市場規模獲獎從2025年的9.3億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11.6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75%。2025年6月,衛健委批準了氨基肽酶作為一種新的食品工業用酶制劑,行業能名正言順地將氨基肽酶納入配方研發與加工工藝的核心環節,尤其替代蛋白領域直接受益,推動氨基肽酶市場規模的增長。
在生物制藥與生物技術領域,氨基肽酶可以應用于重組蛋白純化(如去除融合標簽)、蛋白質結構研究(N端測序)、治療性肽類藥物生產(前體肽的特異性剪切)。其中,氨基肽酶主要應用于重組蛋白生產中標簽去除工藝成熟,治療性應用處于早期研究階段。未來,氨基肽酶還可以探索用于抗體偶聯藥物(ADC)的定點釋放系統。
在食品與飼料工業領域中,氨基肽酶在植物蛋白深加工環節應用廣泛,技術成熟度較高,比如用于制成植物蛋白水解脫苦(大豆、豌豆等)、風味提升(乳制品熟成、肉制品嫩化)、功能性活性肽制備等。未來,氨基肽酶可以用于新型替代蛋白,針對藻蛋白、昆蟲蛋白等新興原料優化酶配方。氨基肽酶也可以用于復合酶體系設計,與內切蛋白酶協同實現高效可控水解。氨基肽酶還可以用于功能性導向生產,定制酶解工藝定向釋放降血壓、抗氧化等活性肽。
過去植物蛋白加工長期受困于豆腥、澀味等感官缺陷,傳統酶制劑無法兼顧深度脫苦與功能性保留的雙重要求,而氨基肽酶以其精準作用于苦味肽段的特性,為企業提供了靶向改良風味的強效工具,使豌豆、大豆蛋白飲品及素肉產品的適口性迎來實質突破。同時,其催化反應的低副產物特性也為控制加工過程有害物生成、提升食品安全性提供新路徑。2025年6月,氨基肽酶獲得衛健委批準作為食品添加劑應用于食品工業,賦予技術研發商業轉化的確定性,驅動資本與企業加碼氨基肽酶的產學研協同開發。監管認可還促成產業鏈資源加速整合,上游原料供應企業可借助酶制劑商資源,將豌豆蛋白、大米蛋白等原料特性數據嵌入酶設計流程,實現原料與酶種的同步優化;下游食品品牌則可與酶企合作推出“酶技術升級”背書的新產品線,形成新的細分市場。
在全球市場中,生產氨基肽酶的主要企業有諾維信(Novozymes)、天野酶(Amano Enzyme)等;在中國市場中,生產氨基肽酶的主要企業有溢多利、新華揚、引航生物、弈柯萊等。
中國企業需把握底層技術突破(蛋白理性設計、高效表達)與高價值場景卡位(治療應用、診斷上游)兩大關鍵,逐步構建從“生產跟隨”到“技術原創”的產業競爭力,在全球化酶制劑市場中實現層級躍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