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數字人,是人工智能產物,是與人類形象接近的數字化形象,是綜合CG、動作捕捉、圖形渲染、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技術創造,依賴顯示設備存在的虛擬人物。虛擬數字人需要具備形象、感知、表達、互動等能力,并賦予特定的人物身份設定,是元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
虛擬數字人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硬件供應商、軟件提供商、AI服務商等。其中,硬件供應商又包括芯片、光學器件、傳感器、顯示設備(包括顯示屏、AR/VR)等供應商;軟件供應商又包括驅動軟件、建模軟件、渲染引擎等提供商;AI服務商又包括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等服務商;此外還有動作捕捉系統提供商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虛擬數字人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虛擬數字人產業鏈下游涉及范圍廣,主要包括影視、傳媒、游戲、金融、教育、文旅、醫療、零售等行業。在影視、傳媒方面,虛擬偶像極受關注。在我國二次元用戶數量快速增長情況下,虛擬偶像迅速被推出,洛天依最具代表性。在洛天依火爆拉動下,虛擬數字人類型不斷增多,虛擬主播、虛擬員工等不斷出現,使得虛擬數字人應用領域還在不斷擴大。
虛擬數字人常見的類型主要包括二次元、3D卡通、3D高寫實、真人形象四種,二次元代表洛天依,3D卡通代表度曉曉,3D高寫實代表小浦,真人形象代表新小浩、新小萌。
2012年,洛天依形象設計首次公布,是一位虛擬歌手,是我國最早實現盈利的虛擬歌手;2020年,百度基于小度對話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統開發了虛擬助理度曉曉,具有答疑解惑、情感陪伴等能力;2019年底,浦發銀行數字員工小浦正式上崗,是一位專屬金融助手;新華社與搜狗聯合打造的AI合成主播新小浩、新小萌,共同參與了2019年全國兩會的新聞播報。
除此之外,我國的虛擬數字人還有清華大學的華智冰、尚美生活的尚小美、萬科的崔筱盼、天貓的AYAYI等。2021年,天貓宣布AYAYI成為阿里巴巴首位數字員工,與保時捷、紀梵希等多個國際一線品牌達成商業合作,花西子、OPPO等品牌也紛紛推出虛擬代言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虛擬數字人商業化發展速度正在加快。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我國虛擬數字人產業以及其帶動的相關產業規模合計達到了1100億元以上,預計到2030年,我國虛擬數字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750億元左右。我國虛擬數字人市場發展空間大,但優質的虛擬數字人設計、運營成本高,普通企業難以進入布局,隨著民眾觀念轉變,非優質虛擬數字人難以得到市場認可,資本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