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數據是為決策海洋問題提供服務的海洋大數據資源、海洋大數據技術和海洋大數據應用的總稱,是大數據技術在海洋領域的實踐。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海洋大數據行業深度分析及"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2018-2022年,為了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加強海洋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保障海洋生態保護和維護海洋權益,我國建立起覆蓋全國的海洋觀測網絡,形成數量龐大的海洋數據庫,對海洋大數據的需求日益增加,2022年,中國對海洋大數據的需求規模達到50億元。
隨著海洋大數據行業的快速發展,行業內企業數量也在快速增多,引起海洋大數據行業內競爭程度加劇。現階段,我國海洋大數據行業內重點企業有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彩虹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恒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海啟星航洋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勵圖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這些企業進入行業時間較早,其涉及到的細分產品相對較多,在國內海洋大數據市場處于頭部地位。
海洋大數據行業是信息化領域的分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集中體現在核心技術、核心產品的升級、迭代和研發上。一方面,只有擁有核心技術并兼具軟硬件設計開發、系統解決方案設計實施能力的企業才能夠在行業競爭中勝出,其他企業大都只能成為單純的設備代工或運維企業,利潤空間較小,在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另一方面,全球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和產品呈現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更迭速度較快,上游行業和底層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海洋大數據行業在軟硬件兩端的更新換代速度極快。
新思界
產業研究員認為,隨著政策環境的鋪墊和海洋信息化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海洋大數據行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技術基礎設施和能力不斷完善,海洋大數據的關注焦點從建設大數據平臺逐步轉向數據應用解決方案,大數據在海洋事業的應用場景從最初的生產監控到降本增效,逐步向支撐服務化轉型探索。但同時海洋大數據對專業技術吸收、優化和創新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若企業無法緊跟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實現技術、產品的快速迭代和升級,將可能在競爭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