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智能是指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工業各環節深化融合,提升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從而達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等目的。
從全球市場來看,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進步,人工智能芯片等核心零部件質量和性能不斷提升,工業智能應用范圍不斷拓展,市場規模呈穩步增長態勢。2023年全球工業智能市場規模超過60億美元,同比2022年增長約45%。從區域分布來看,受科技發展水平、工業生產規模等影響,全球工業智能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德國、中國、日本等地區。其中美國市場份額占比約為27%,位列第一;中國和日本占比均在12%左右。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年工業智能行業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顯示,從國內市場來看,隨著我國經濟及科技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工業、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逐步加快,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愈發成熟,工業智能市場規模呈高速增長態勢。2019年我國工業智能市場規模約為11億元,2023年市場規模約為57億元,2019-2023年復合年增長率約為51%。
工業智能產業鏈上游為傳感器、人工智能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隨著國家對人工智能產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國內企業研發實力不斷增強,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呈快速增長趨勢,為工業智能提供良好發展基礎。2022年我國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超過849億元。
我國工業智能行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服務水平及服務質量不斷提高,但由于行業起步較晚,受技術、經驗等限制,整體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土企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目前我國工業智能行業內企業有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我國智能制造技術不斷進步,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工業智能應用范圍將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將保持增長態勢。在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我國工業智能行業內企業需要加強大數據等技術的研發應用,進一步提升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