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水制氫是目前主要制氫方式之一,也是綠氫生產的核心技術路徑。電解水制氫分為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堿性電解水制氫、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電解海水制氫等,電解海水制氫具有資源儲備豐富、環境友好等優勢,是未來氫能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水是電解水制氫的原料,傳統電解水制氫需要消耗巨量的淡水資源,但淡水資源緊缺,限制了電解水制氫技術的應用。海洋約占地球面積的70%,海水資源豐富,發展電解海水制氫技術,可解決淡水資源緊缺的問題。
但海水成分復雜,海水中的氯離子易對電解設備電極造成腐蝕,因此電解海水制氫對關鍵材料、關鍵設備的要求更高。目前電解海水制氫技術可分為海水直接電解制氫、海水淡化后制氫兩種,其中海水淡化后制氫技術成熟度較高,更易實現工業化應用。
近年來,海水直接電解制氫技術也日趨成熟,部分地區已開展相關應用實踐,如東方電氣聯合謝和平院士團隊開展的無淡化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在福建興化灣海上風電場中試成功,深圳氫致能源研制的500kW電解海水制氫裝備已在深圳媽灣電廠開展示范應用。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30年電解海水制氫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對電解海水制氫技術發展的重視度提升,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國家能源集團等多家央國企已進軍電解海水制氫領域,共同推動其產業化進程。但整體來看,目前電解海水制氫技術多集中在中試階段,且運行時間較短,技術大型化發展仍面臨電能成本較高、電力供應不穩定、標準與規范不完善等諸多挑戰。
電解海水制氫需消耗大量電能,電解海水制氫與海上風電產業相融合對解決海水制氫用電問題、促進風電消納利用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迅猛,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7982萬千瓦,同比增長6%,其中陸上風電7579萬千瓦,海上風電404萬千瓦。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氫能是一種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電解海水制氫產出的氫氣可用于分布式發電、氫燃料電池、交通運輸、能源儲存、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電解海水制氫可解決淡水資源緊缺問題,其與海水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融合,可進一步實現制氫過程的零排放和無污染,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