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針是一種微米級精細結構的一種皮下給藥方式,藥物主要通過穿透皮膚角質層后形成的微小孔道進入皮膚,達到促進經皮滲透的效果。微針在穿透皮膚角質層的前提下,還能不觸及痛覺神經,能夠使得藥物達到制定深度,被毛細管網所吸收,能夠有效提升給藥效率和改善病人依從性,因此備受市場青睞。
微針從給藥方式上來看,可分為實心微針、包衣微針、可溶解微針、空心微針等幾種,其中實心微針操作簡單,主要用于疫苗、胰島素等大分子藥物給藥,但存在給藥量不易控制問題;可溶解微針具有安全、無創、高效、患者依從性好等優點;空心微針給藥速率可控制,且可實現定量、精確給藥;包衣微針被用于輸送水溶性藥物,生物利用度較高、易于控制給藥量,且可以重復利用。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5年微針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微針主要被用在醫療和醫美領域,當前美國微針主要被應用在生物醫藥領域,而日韓則更傾向于在醫美領域的應用。我國微針行業發展和日韓較為相似,以輕醫美為主。近幾年隨著國內居民對于顏值重視度提升,對于醫美需求持續增長,我國輕醫美市場柜門持續增長,在2020年達到550億元左右,且未來仍將呈現持續攀升趨勢。受益于醫美產業的發展,我國微針市場需求穩定增長,在2020年中國微針市場規模為1.3億元,預計到2022年達到2.3億元。
我國微針行業起步較晚,且缺乏政策支持,同時行業擁有較高的技術、資質壁壘,因此我國微針市場仍舊被外企占據,大多為日本和韓國企業。但受益于近幾年輕醫美產業的快速發展, 我國微針市場需求持續攀升,吸引眾多企業布局。我國實心微針生產技術逐漸成熟,主要生產企業有納通生物、元旭生物等;可溶解微針生產企業有優微生物、青瀾生物、中科微針、廣州新濟等。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微針是一種給藥方式,具有多種類型,滿足不同藥物給藥需求。由于微針能夠提升給藥效率和改善患者依從性,因此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在國內主要被應用在醫美領域。我國醫美產業處于快速發展中,微針應用需求持續增長,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在生產方面,早期國內微針市場需求依賴進口,但近幾年國內生產企業快速崛起,當前實心微針生產技術已經成熟,實現國產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