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7是一種四次跨膜蛋白家族的膜蛋白,CD37多存在于細胞表面、內體、外泌體上,可參與細胞膜構成和共信號。CD37在成熟B細胞上選擇性表達,在T細胞、NK細胞等造血細胞,單核細胞及樹突細胞上表達有限或不表達。作為B淋巴細胞的表面標志物,CD37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高度表達。
作為腫瘤免疫療法的靶點之一,CD37在信號轉導和免疫細胞相互作用中發揮作用,有潛力治療多種血液腫瘤。目前在研CD37靶點藥適應癥涉及到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細胞淋巴瘤、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濾泡中心淋巴瘤、毛細胞白血病等。
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提升,CD37靶點藥研發工作在不斷推進中,目前基于CD37靶點的單抗藥物、雙抗藥物、ADC藥物以及CAR-T療法均有開發,但整體來看,受研究水平、技術水平限制,目前CD37靶點藥仍處于商業化開發的初期階段。與國外市場相比,國內該靶點布局企業較少,主要有皓陽生物、遠泰生物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全球CD37靶點藥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重點區域研究報告》顯示,截止到目前,全球在研CD37靶點藥項目有十余項,多處于臨床一階段,其中Debiopharm公司的Naratuximab emtansine、艾伯維/Genmab的GEN3009、勃林格殷格翰/Gilead的BI-836826以及NordicNanovector公司的Betalutin處于臨床二階段。
淋巴瘤是一種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在我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常見的淋巴瘤類型。在全球范圍內,我國及東亞地區淋巴瘤發病率低于歐美國家,但近年來,多重因素影響下,淋巴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淋巴瘤治療方式包括化療、放療等傳統方式及靶向療法、免疫療法等新療法,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進步,淋巴瘤治療更加精準化、個體化,淋巴瘤的治療逐漸進入了免疫靶向時代,而作為淋巴瘤免疫治療潛力靶點之一,未來CD37靶點藥市場將吸引更多企業布局。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國外已有多個基于CD37靶點的藥物處于臨床階段,相比之下,國內該靶點布局企業較少。我國人口基數龐大,淋巴瘤患者數量處于增長趨勢,臨床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新型治療方法,CD37靶點在治療多種難治性淋巴瘤方面顯示出良好潛力,因此CD37靶點藥市場開發前景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