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腫瘤細胞(CTC)是指由實體瘤或轉移灶釋放進入外周血循環的腫瘤細胞。現階段,惡性腫瘤已成為導致國內居民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超九成惡性腫瘤死亡由遠處轉移造成。CTC是惡性腫瘤患者術后復發和遠處轉移的重要原因,我國人口基數龐大,國內惡性腫瘤患者眾多,CTC檢測臨床需求廣闊。
CTC檢測是一種推動腫瘤精準診療的液體活檢新技術,與循環腫瘤DNA(ctDNA)檢測相比,CTC檢測具有檢測內容豐富、結果可信度高等優勢;與侵入式組織活檢相比,CTC檢測具有樣本易獲取、可實時動態監測等優勢。憑借其優勢,CTC檢測在預后評估、腫瘤療效評價、腫瘤復發轉移監控、術后輔助治療指導等方面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CTC檢測常用技術包括免疫熒光、PCR、FISH、高通量測序等。CTC檢測市場發展前景好,但目前來看,我國CTC檢測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行業發展面臨的技術挑戰巨大。盡管商業化CTC檢測體系已達幾十種,但由于其檢測體系均存在某種不足,CTC檢測在臨床實踐中應用范圍較小。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CTC檢測適應癥包括乳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胃癌等,隨著技術進步,CTC檢測適應范圍將持續擴展。2021年,全球CTC診斷市場規模約為85億美元,預計2027年將增長至160億美元。CTC檢測是CTC診斷細分市場,隨著CTC診斷市場發展,CTC檢測市場規模也將不斷擴大。
CTC檢測行業進入壁壘較高,特別在產業鏈上游富集技術環節,現階段,全球較領先的CTC檢測相關企業有Bio-Techne Corp.、Biocept Inc.、Angle公司、芝友醫療、Precision Medicine Group LLC、上海燧安生物科技等。
CTC檢測富集技術包括微孔過濾法、液體芯片法、免疫磁珠反向富集法、表面標志物磁珠富集法等,其中微孔過濾法、液體芯片法原理是利用細胞物理特性,免疫磁珠反向富集法、表面標志物磁珠富集法原理是利用細胞免疫特性。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CTC檢測臨床適應癥涉及到乳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胃癌等,我國腫瘤患者規模龐大,CTC檢測市場前景較好,但受技術限制,目前CTC檢測在臨床尚未實現大規模應用。為更好地滿足臨床需求,未來CTC檢測市場仍需在富集技術、鑒定方式、設備儀器、監管審批等方面進一步升級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