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狀體是眼球屈光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晶體,也稱為人工晶狀體,是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特殊透鏡,形狀與功能類似人眼晶狀體,可經手術植入到人眼內,代替渾濁、病變的原有晶狀體。人工晶體需要具備重量輕、光學性能高、無抗原性等特點。按照硬度來劃分,人工晶體可以分為硬質人工晶體、可折疊人工晶體兩大類。
早期問世的人工晶體是硬質人工晶體,這類產品質地硬、無彈性、不可折疊,通過手術植入到人眼內時,需要在眼部切開直徑較大的切口以便其通過,必要時切口還需縫線。這導致硬質人工晶體植入術后反應較重,恢復時間較長,還有散光的風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最具代表性的硬質人工晶體。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7年中國可折疊人工晶體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為提高手術安全性,人工晶體材料不斷進步,可折疊人工晶體被研發問世。可折疊人工晶體具有柔韌性好的優點,可對折或卷曲,在通過手術植入人眼內時,對切口直徑要求小,利用植入器植入到眼內后,可自動展開。由于切口小無需縫合,與硬質人工晶體相比,可折疊人工晶體植入術后反應較小、恢復時間較短、散光風險較低,具有安全性更高的優點。
由于柔性好、彈性高,可折疊人工晶體對眼內組織損傷小,且術后對患者的用眼衛生習慣要求相對較低,適合對糖尿病并發癥造成的眼內晶狀體渾濁患者進行手術。目前,最常見的可折疊人工晶體材料主要有硅凝膠、水凝膠、丙烯酸等。
我國可折疊人工晶體技術研究還在不斷進步。由天津世紀康泰生物醫學工程公司自主研發的、國產首創的高次親水非球面可折疊人工晶狀體已經問世,目前已在多所醫院完成了為期四年的臨床試驗研究,治療效果理想。
白內障是人工晶體的重要下游市場。白內障的癥狀為晶狀體渾濁,導致光線無法投射到視網膜上,從而影響視力。隨著年齡的增長,白內障發病率提高,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白內障患者不斷增多。人工晶體替換渾濁晶狀體是白內障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情況下,我國人工晶體需求量持續增長。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我國人工晶體市場規模達到26.8億元。可折疊人工晶體作為性能更為優良的人工晶體,市場發展空間相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