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et,全稱為細胞間質上皮轉換因子,是受體酪氨酸激酶家族的重要成員之一,是指由MET基因編碼出來的蛋白。肝細胞生長因子(HGF)是其唯一受體,c-Met與HGF特異結合后可激活一系列跨膜信號通路,而此類信號通路可被癌細胞頻繁激活,也可被c-Met蛋白的異常表達、擴增、突變造成失調與異常,進而導致腫瘤細胞的形成、增殖、轉移、運動與侵襲性生長等。
c-Met靶向治療是治療c-Met通路異常激活患者以及經EGFR抑制劑治療后出現耐藥性NSCLC患者的主要手段,因此近年來,c-Met靶向藥物的研發賽道持續火熱。目前c-Met靶向藥物可分為單克隆抗體藥物與c-Met抑制劑兩大類。其中c-Met抑制劑已在臨床治療中展現出強大優勢與良好效果。
根據結構特征不同,c-Met抑制劑可分為以Crizotinib克唑替尼為代表的I型ATP競爭性抑制劑;以Cabozantinib卡博替尼為代表的Ⅱ型ATP競爭性多靶點抑制劑;以Tivantinib替凡替尼為代表的Ⅲ型非ATP競爭性抑制劑。
近年來,我國NSCLC(非小細胞肺癌)發病率與患者規模正處于不斷提升態勢,2021年我國NSCLC患者人數約為81.5萬人,預計到2023年,其患者人數將達到86.9萬人。龐大的NSCLC患者規模為c-Met抑制劑行業發展帶來了廣闊需求空間,行業發展前景較好。
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獲批上市的c-Met抑制劑主要有德國默克的特泊替尼Tepotinib、瑞士諾華的卡馬替尼Capmatinib、中國和黃醫藥的賽沃替尼Savolitinib、美國強生的Amivantamab。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c-Met抑制劑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未來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其中2021年全球卡馬替尼市場規模已達1.3億美元,c-Met抑制劑行業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
此外還有多款c-Met抑制劑正處于研發階段,例如處于上市申請階段海和藥業的谷美替尼;處于3期臨床階段艾伯維的Telisotuzumab vedotin;處于1期臨床階段恒瑞醫藥的SHR-A1403、復宏漢霖的HLK55、榮昌生物的RC108、岸邁生物的EMB-01等。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員表示,近年來,在國內NSCLC(非小細胞肺癌)發病率與患者規模不斷提升背景下,其相關藥物市場需求不斷增加,而c-Met抑制劑作為其中重要靶向藥物,其市場需求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行業發展前景較好。同時現階段,國內外眾多藥企紛紛布局c-Met抑制劑研發賽道,其相關藥物研發項目正不斷增加、研發進程正不斷加快,未來c-Met抑制劑行業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