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又稱食道癌,是指發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腫瘤疾病,屬于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食管癌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化療治療、靶向治療、放射治療等。其中化療治療是治療食管癌的基礎手段。
根據發生細胞種類不同,食管癌可分為多發于發展中國家人群的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與多發于發達國家人群的食管腺癌(EAC)兩大類。其中中國食管癌以食管鱗狀細胞癌為主,主要發病原因包括經常食用過燙、過硬及過于粗糙食物、長期吸煙與酗酒、遺傳因素、口腔病毒及細菌感染、免疫狀態低下等。
受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以及國民飲食習慣發生改變影響,我國食管癌患者人數不斷增加,2021年國內食管癌新發病例數已達30.1萬人,同比增長3.2%。未來隨著國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以及癌癥早篩加快普及,我國食管癌新發病例數量將不斷增加,預計到2023年,國內食管癌新發病例數將增長至33.8萬人。持續增長的食管癌患病人數為我國食管癌藥物市場帶來了廣闊發展空間。
目前食管癌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化療藥物、靶向藥物、免疫檢查點藥物、中醫藥物等。其中化療藥物是治療食管癌的基礎性藥物,代表品類有順鉑、多西他賽、鹽酸吉西他濱、卡培他濱、5-氟尿嘧啶、紫杉醇等;靶向藥物主要針對轉移性/晚期食管癌,代表藥物有安羅替尼、阿帕替尼、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等;免疫抑制劑主要聯合化療治療中期或晚期食管癌,代表藥物為帕博利珠單抗、卡瑞利珠單抗和納武利尤單抗等。
當前在國內食管癌藥物種類不斷增多以及新發病例數量持續提升背景下,食管癌藥物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7年食管癌藥物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食管癌藥物市場規模已達38.4億元,同比增長11.5%;預計到2023年,其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4.7億元,2021-2023年復合年增長率達35.11%。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在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以及飲食習慣發生改變背景下,我國食管癌新發病例數量不斷提升,進而帶動食管癌藥物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行業發展前景較好。目前國內布局食管癌藥物市場的企業主要有君實生物、百濟神州、恒瑞醫藥、正大天晴、六順生物、信達生物、先聲藥業、東陽光藥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