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癢疹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以劇癢和結節性損害為特征,目前已知該疾病病因與昆蟲叮咬、胃腸功能紊亂、汗腺功能、心理因素、神經因素有關。結節性癢疹可發生于所有年齡段,但20-60歲成年群體為疾病高發人群,目前治療該類疾病的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中醫治療等。
藥物治療是結節性癢疹基礎治療方式,可分為局部藥物治療與全身藥物治療兩大類。其中局部藥物治療主要以外用糖皮質激素(GCs)為主,代表藥物品類包括強效類固醇乳膏、維生素軟膏、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等;全身藥物治療中,抗組胺藥為一線治療藥物,如若治療效果不佳,可酌情使用加巴噴丁、普瑞巴林等抗驚厥藥物,阿米替林、多塞平等抗抑郁藥物以及環孢素和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
經常規治療未得到改善效果的結節性癢疹患者還可考慮NK1受體拮抗劑、阿片類受體拮抗劑與新型生物制劑治療等。其中新型生物制劑是指賽諾菲與再生元合作研發的Dupixent達必妥,該藥物已于2022年9月獲FDA批準用于治療成人結節性癢疹。該適應癥通過優先審查程序獲批,標志著達必妥成為全球首款專門用于治療結節性癢疹的藥物。
當前在國內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國內抑郁癥發病率不斷升高背景下,我國結節性癢疹患者規模正不斷擴大。2021年國內結節性癢疹患者人數已達60.1萬,同比增長3.3%。不斷增長的患者群體為我國結節性癢疹藥物市場帶來了廣闊需求空間,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結節性癢疹藥物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結節性癢疹藥物市場規模已達12.2億元。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員表示,結節性癢疹是一種常見的、治療較困難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目前我國該類疾病患者規模較為龐大,而藥物治療作為其主要治療手段,結節性癢疹藥物市場需求得以不斷增加。雖然目前用于治療的藥物種類較多,但還有近25%的患者經常規治療后仍無法控制癥狀。當前結節性癢疹尚未有針對性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獲批,與其他炎癥性疾病相比,結節性癢疹藥物研究還不夠深入。因此,未來本土藥企還需加快結節性癢疹創新外用藥物與口服內用藥物的研發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