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視,又稱老花,即視敏度功能衰退癥,是一種發病率接近100%的病癥,多發于中老年群體,42-44歲是老視患病的高峰時期,52歲之后老視的發病率接近100%。老視直接表現為近距離閱讀模糊、疲勞、酸脹、多淚等癥狀,時間久后還會出現眼干、頭暈等現象。目前老視已成為威脅國民視覺健康的重要因素,隨著國內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老視矯治市場需求逐漸上漲。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8004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9.8%。同時,伴隨著現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以及國民用眼壓力逐漸增高,老視呈現出年輕化趨勢,由此,我國老視患病人數不斷增加。目前我國35歲以上人口中,存在老視問題的人數已超3.5億,龐大的老視患病人群為國內老視矯治市場發展帶來了廣闊需求空間。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7年中國老視矯治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目前老視矯治方式主要有包含佩戴框架老視眼鏡、角膜接觸老視鏡在內的老視鏡矯正方法,包含角膜屈光手術、晶狀體屈光手術、鞏膜屈光手術在內的手術矯正方法,包含副交感神經激動劑、縮瞳劑等在內的藥物矯正方法三大類。
其中老視矯正市場中技術最成熟、患者接受程度最高的矯正方法為佩戴框架老視眼鏡。根據鏡片焦點數量不同,框架老視鏡可分為單光鏡、雙光鏡、漸進多焦點鏡等。與傳統單光鏡相比,漸進多焦點鏡具有佩戴舒適、安全無風險、遠近視調節容易、度數變化循序漸進、可滿足多場景用眼需求等優點,更加適合中老年老視矯治需求,未來有望取代傳統單光鏡成為市場主流。
此外,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矯正是老視矯治市場增速較快的一類方法,該方法具有微創、無痛、不出血、恢復快等優點,但同時,其還存有術后晶狀體囊膜渾濁發生率較高、填充物易發生泄露問題。未來老視矯治手術治療技術還需不斷升級,行業成長空間巨大。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當前在國內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電子產品普及率不斷升高背景下,老視患者群體數量持續增加,龐大的患者群體為國內老視矯治領域創造了千億規模的市場空間,老視矯治賽道日趨火熱。在此背景下,漸進多焦點鏡、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憑借著眾多優勢成為老視矯治市場增速較快的細分領域,未來在細分市場快速發展帶動下,我國老視矯治行業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