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下縫合術,可實現組織的全層縫合,適用于組織缺損較大、縫合面積較大的創口縫合方面,主要用于消化道疾病內鏡下治療領域,有望取代傳統胃腸道縫合技術。
內鏡下支架封堵術,主要用于消化道瘺治療方面,可采用自膨式金屬支架與自膨式塑料支架。自膨式塑料支架價格較低、市場接受度較高,且可防止組織長入支架內,但質地偏軟、表面光滑,易移位;此外,下消化道與靠近胃/頸部的食管蠕動較強,內鏡下支架封堵術應用在以上部位,支架也易移位。內鏡下縫合術配合內鏡下支架封堵術使用可固定支架。
內鏡下縫合術在胃腸道缺損疾病治療中應用方向較多,例如反流性食管炎、結腸穿孔閉合、食管氣管瘺、內鏡下黏膜剝離術等。以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為例,其是治療早期胃腸道腫瘤技術中最有發展潛力的一種,是在內鏡引導下,將病變黏膜從黏膜下層完成剝離的微創技術,但其術后出血可能性高,合適的創口閉合方法極為重要,內鏡下縫合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案。
此外,內鏡下縫合術還可用于消化道吻合口瘺治療中,但目前臨床數據較少,尚未實現商業化應用,未來還需持續臨床試驗。
內鏡下縫合術需要采用專業的內鏡縫合器。內鏡縫合器主要由端帽、針體、縫合手柄、換線導管等組成,端帽固定在內鏡上,在內鏡引導下定位創口,利用手柄控制縫針進行縫合,一般采用可吸收縫合線,可進行間斷縫合以及連續縫合。內鏡縫合器代表性生產商主要有美國Endogastric Solutions、美國Apollo Endosurgery(被波士頓科學收購)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內鏡下縫合術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操作難度大、縫合強度控制難度大、部分區域縫合較為困難、醫師學習周期長、器械成本較高等。理論上,內鏡下縫合術在消化道疾病治療中,特別是在創面較大疾病治療中具有較強優勢,但基于以上弊端,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少,較多醫院還處于試驗過程中,未來技術成長空間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