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道電生理記錄儀,是將生物電信號處理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等多種技術融合于一體的醫療設備,主要用于心臟電生理研究與診療領域。在心臟電生理手術中,多道電生理記錄儀不可或缺。
多道電生理記錄儀主要由生物放大器、程控刺激器、計算機系統、監控/顯示器、隔離電源、電線電纜、打印系統等組成。多道電生理記錄儀通常需要電生理電極導管、血壓傳感器等配合使用,可用于心臟電生理信號、血壓信號的采集與存儲方面,可顯示體表心電、心腔內心電、心臟各房室腔內壓力、血管腔內壓力等信息,為心臟疾病診斷與治療提供依據。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多道電生理記錄儀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多道電生理記錄儀具有創傷小、患者疼痛度低、數據可靠、安全性高、操作簡單等優點,可滿足心臟電生理檢查需求以及心臟介入手術需求。在心臟電生理檢查方面,多道電生理記錄儀主要用于心律失常定性與定位;在心臟介入手術方面,多道電生理記錄儀可用于心律失常疾病的射頻消融治療,以及冠狀動脈造影、血管成形術、二尖瓣球囊擴張術、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等方面。
隨著心臟電生理技術不斷進步、心臟介入手術逐步成熟,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中,心臟電生理手術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拉動全球多道電生理記錄儀需求不斷增長。目前我國心臟電生理手術滲透率遠低于美國,但增長迅速。2022年,我國心臟電生理手術量達到32萬臺以上,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60萬臺左右,多道電生理記錄儀市場空間在不斷增大。
多道電生理記錄儀屬于電生理器械,電生理器械主要包括電生理設備、電生理耗材兩大類。2017-2022年,我國心臟電生理器械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4.7%,2022年市場規模約為112億元。多道電生理記錄儀是電生理設備的細分產品之一,市場需求也隨之不斷增長。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技術壁壘高,早期我國多道電生理記錄儀市場主要被進口產品所壟斷。1995年,錦江電子研制出我國首臺全數字多道電生理記錄儀,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格局。之后,國產多道電生理記錄儀在國內市場中占有率逐步提高。2010年前后,華南醫電研制的多道電生理記錄儀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60%以上。
此外,多道電生理記錄儀與其他電生理設備也在逐步實現技術融合,微創電生理研制出我國首個三維電生理標測系統Columbus,融合了多道電生理記錄儀。總的來看,目前我國多道電生理記錄儀行業競爭實力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