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藥是漁用藥品的簡稱,屬于獸藥的細分品類之一。漁藥是指專門用于預防、治療、控制水生動物的病蟲害,促進水產養殖動植物機體健康成長的藥物,起到改善養殖水體質量、提升養殖漁業產量的作用。經過多年發展,漁藥種類逐漸增多,大致可分為抗真菌藥、消毒劑、疫苗、維生素類藥、抗生素、驅蟲劑、生物制品、殺蟲劑、中成藥及其他類等。
現階段,我國漁藥產業鏈已經基本成熟。產業鏈上游主要有為原材料行業,提供中間體、醫藥原料等原材料;中游主要為漁藥生產行業,負責不同種類漁藥的研發、生產等環節;下游主要面向養殖戶以及相關企業。
近幾年,我國經濟水平不斷發展,居民收入逐漸增長,飲食結構逐漸發生變化。由于水產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營養價值較高,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其市場需求逐漸提升。在下游市場需求的帶動下,我國水產品養殖技術逐漸進步,產業規模逐漸增長,其產量逐漸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養殖水產品產量為5568萬噸,增長3.2%。漁藥作為提升水產品產量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市場隨之逐漸產生波動。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年漁藥項目商業計劃書》顯示,現階段,我國漁藥知識逐漸得到普及,養殖戶和相關企業為了提升水產品產量,漁藥市場需求逐漸提升。再加上隨著我國漁藥研發技術逐漸進步,漁藥的功能不斷增多,漁藥需求進一步增長。在此背景下,我國漁藥市場規模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從2017年到2022年,我國漁藥市場規模由16.8億元增長至46.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2.42%。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國漁藥企業數量較多,市場集中度較低。我國規模較大的漁藥企業主要有安博爾生物、水世紀生物、利洋水產、中順生物、漁經生物、慧洋水產、仕必得生物、好潤生物、寶來利來生物等。我國漁藥企業起步較晚,生產技術相對較弱,產品質量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我國漁藥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生產技術逐漸得到優化,產品種類日益豐富。隨著我國漁藥行業標準逐漸完善,生產不規范和落后的企業將逐漸被淘汰,未來其市場集中度將逐漸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