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類藥物屬于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主要通過進入腫瘤細胞后與DNA形成Pt-DNA加合物,介導腫瘤細胞壞死或凋亡,從而產生抗癌效果。鉑類藥物具有獨特的抗癌機制,是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廣的化療藥物之一,可用于治療卵巢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膀胱癌、結直腸癌等多種癌癥。
鉑類藥物開發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第一代鉑類抗腫瘤藥物順鉑于1978年在美國上市,截止至目前,鉑類藥物研發及應用已有40多年發展歷程。目前鉑類藥物已經歷三代,即以順鉑、錫鉑、順氯氨鉑等為代表的第一代鉑類藥,以卡鉑、奈達鉑、環硫鉑(SHP)為代表的第二代鉑類藥,以奧沙利鉑、諾貝鉑、賽特鉑、洛鉑(LBP)為代表的第三代鉑類藥。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鉑類藥物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8-2021年,得益于市場需求不斷釋放,我國鉑類藥物銷售額呈逐年增長態勢,2021年超過63億元。2022年,受國家集采政策影響,鉑類藥物價格大幅下降,銷售額隨之縮減,2022年,我國公立醫院鉑類藥物銷售額不足50億元。
鉑類藥物具有廣泛的抗癌譜,在臨床應用廣泛。我國是人口大國,癌癥新發病例位居全球首位,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癌癥患者規模將持續增長,鉑類藥物市場需求空間廣闊。鉑類藥物易引起不良反應,包括肝損傷、腎毒性、過敏、血小板減少、貧血、惡心、嘔吐、腹瀉等。為降低其不良反應及毒性,新型鉑類藥物開發、聯合用藥、藥物輸送系統優化逐漸成為鉑類藥物開發的新熱點。
順鉑又稱為順式-二氯二氨合鉑,是NCCN指南權威推薦用藥,也是目前腫瘤化療一線用藥。順鉑為第一代鉑類藥物,在臨床,順鉑可與紫杉醇、美洛昔康、吉西他濱、多西他賽、貝伐單抗、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等藥物聯合使用。2023年上半年,我國順鉑市場銷售額約為9290萬元,其中順鉑注射液是市場主流產品,占比約為57.0%。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鉑類藥物相關企業較多,包括哈藥集團、石藥集團、齊魯制藥、青峰藥業、藥友制藥、浙江海正藥業、揚子江藥業、正大天晴藥業等,市場競爭正不斷加劇。鉑類藥物臨床應用廣泛,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癌癥患者規模不斷擴大,鉑類藥物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