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譜填料是填充在色譜柱當中、具有納米孔道結構的微球材料。色譜填料的常規孔徑大小在5-200納米范圍內,具有高純度、機械強度高、粒徑大小可控等優點。
隨著生產技術逐漸進步,色譜填料種類逐漸增多。根據分離模式不同,色譜填料大致可分為離子交換、疏水、親和、體積排阻、反相、正相等;根據基質不同,色譜填料大致可分為有機聚合物填料、無機填料等。其中,有機聚合物填料又可細分為合成聚合物、天然聚合物等。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無機色譜填料主要有硅膠;天然聚合物色譜填料主要有葡萄聚糖、殼聚糖、纖維素等;合成聚合物色譜填料主要有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聚丙烯酰胺等。
從市場結構來看,親和為色譜填料主要的分離模式,市場占比達到51.67%;其次為離子交換,市場占比為29.04%;排名第三的是疏水,市場占比為8.37%。
色譜填料主要應用于生物醫藥領域,其市場發展與生物醫藥行業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近幾年,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居民就診觀念發生轉變,醫療保障支出不斷增長,推動生物醫藥行業得到較快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為18680.00億元,較2021年增長了8.30%。色譜填料多作為生物醫藥生產過程中所需的材料,市場需求隨之提升。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色譜填料行業應用市場需求及開拓機會研究報告》顯示,在下游市場需求帶動下,我國色譜填料市場規模逐漸擴大。2022年,我國色譜填料市場規模為63.67億元。
現階段,國外色譜填料企業主要有Danaher、Agilent、Tosoh、Meck、Kromasil、Cytiva等,國內色譜填料企業主要有賽芬科技、納微科技、匯研生物、藍晚科技、博格隆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國外色譜填料企業起步早,憑借其完善的銷售渠道、先進的生產技術,在我國色譜填料市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國內色譜填料企業起步較晚,生產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仍有一定差距,在我國市場中的占有率較小。近幾年,我國色譜填料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生產技術水平得到較大提升,部分領域已經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例如,納微科技已經實現粒徑高度均一的單分散球形硅膠色譜填料的規模生產,突破了制備大粒徑單分散聚合物色譜填料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