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芯片即微陣列蛋白芯片,是將蛋白質、多肽等分子(如抗原、抗體、受體、配體等)有序固定在特殊基質上(如玻片、濾膜、凝膠、微孔板、納米微珠等),而形成的一種生物大分子微陣列。蛋白芯片是免疫診斷新技術,具有高通量、高靈敏度、高效、簡便、低成本等優勢。
蛋白芯片的制備主要包括載體制備、蛋白質預處理、芯片點印、蛋白質固定、芯片封阻等步驟。在分類上,根據用途不同,蛋白芯片分為分析型蛋白芯片、功能型蛋白芯片及其他,根據標記方式不同,蛋白芯片分為熒光分子法、化學發光法及其他;根據應用領域不同,蛋白芯片分為臨床用蛋白芯片、科研用蛋白芯片等。
蛋白芯片是在蛋白質組學基礎上產生的,早期主要應用在蛋白質組學領域,后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蛋白芯片應用不斷向自身抗體疾病診斷、腫瘤檢測、藥物篩選、藥物作用機理研究等領域擴展。在自身抗體疾病診斷領域,蛋白芯片可同時檢測包括ds-DNA、Sm、Sc-l70、SS-A/Ro等在內的八種核抗原的IgG抗體,進而鑒別或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肌炎、系統性硬化癥等疾病。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中國蛋白芯片產品市場分析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2019-2023年,全球蛋白芯片市場規模呈增長態勢,2023年市場規模達44.6億美元左右。預計2024-2028年,全球蛋白芯片市場仍將保持增長態勢,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10.0%以上,在預期內,我國蛋白芯片市場增速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全球蛋白芯片相關企業有美國raybiotech公司、德國賽樂美、廣州瑞博奧等,其中美國raybiotech是全球首家專業從事蛋白芯片研發和生產的企業。我國蛋白芯片企業區域集中度較高,主要分布在長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區,三大地區企業約占國內總企業數量的八成。我國蛋白芯片研究起步晚,目前市場尚未出現領導企業。受技術限制,我國臨床用蛋白芯片市場仍由進口品牌占據主導地位,科研用蛋白芯片國產率達70%以上。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為推動蛋白芯片臨床應用規范化、標準化發展,2020年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檢驗醫學分會發布《化學發光法微陣列蛋白芯片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我國蛋白芯片研究起步晚,但得益于國內診療需求快速釋放、相關技術進步,目前我國蛋白芯片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臨床滲透率正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