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冬酰胺酶(ASP)又稱天冬酰胺酶,是一種能將血清中門冬酰胺水解成門冬氨酸和氨氣的酶。
門冬酰胺酶有不同類型,根據來源不同,門冬酰胺酶分為左旋門冬酰胺酶(來源于大腸桿菌)、歐文門冬酰胺酶(來源于歐文氏菌)、培門冬酶(由聚乙二醇化學偶聯修飾左旋門冬酰胺酶得到)等,其中培門冬酶應用較為廣泛。三種門冬酰胺酶制劑在藥代動力學性質方面存在一定不同。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門冬酰胺酶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在全球市場上,門冬酰胺酶相關企業有美國默克制藥、愛爾蘭JAZZ公司、德國Medac公司、法國Erytech公司、常州千紅生化制藥、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江蘇恒瑞制藥、醫圖生科(蘇州)等。其中愛爾蘭JAZZ公司的RYLAZE®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重組表達的門冬酰胺酶,于2021年正式上市。
門冬酰胺是細胞合成蛋白質、細胞增殖生長所必需的氨基酸。正常細胞具有自身合成門冬酰胺的功能,但腫瘤細胞則無此功能,使用門冬酰胺酶后,門冬酰胺將快速減少,腫瘤細胞不能從血中獲取門冬酰胺,且不能自身合成,進而抑制其蛋白質合成和細胞增殖,達到抗腫瘤的作用。
門冬酰胺酶是一種抗腫瘤藥物,適用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等患者的治療。門冬酰胺酶是治療血液腫瘤的基礎藥物,在ALL治療中已有40多年應用歷史。ALL常發于兒童和50歲以上人群,作為兒童常見白血病類型,ALL占兒童白血病的80%左右。
預計2028年,全球主要國家ALL市場規模將達22億美元,門冬酰胺酶作為ALL一線治療藥物,市場存在一定需求空間。預計2024-2028年,全球門冬酰胺酶市場將以1.5%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于2028年達到4.2億美元左右。亞太地區人口基數大,ALL年新發病例約5萬例,位居全球首位,由于消費群體大,亞太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門冬酰胺酶消費市場,其次為北美和歐洲。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門冬酰胺酶是血液腫瘤的基礎治療藥物,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其也存在毒性大、免疫原性高、穩定性差、副作用多等問題,臨床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未來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進步、制藥水平提升,以及創新表達工藝深入應用,門冬酰胺酶應用問題或將得到逐步解決,屆時其將普及更多ALL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