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生命科學研究的標志性工具,流式細胞儀通過激光激發熒光信號實現單細胞水平的快速多參數檢測。其核心特性包括高通量(每秒分析上萬個細胞)、多維度(同時檢測20+指標)及高靈敏度(識別稀有細胞亞群),廣泛應用于免疫學研究(如T細胞亞群分析)、腫瘤診斷(循環腫瘤細胞檢測)、藥物開發(高通量篩選)等領域。近年來智能化操作界面和微型化設計的普及,顯著降低了臨床醫院和科研機構的流式細胞儀使用門檻。
北美和歐洲憑借成熟的生物醫藥產業占據全球流式細胞儀60%市場份額,頭部企業如BD Biosciences、Beckman Coulter通過持續并購鞏固技術優勢,并積極引入新技術,推動產品創新及性能提升,如科研級流式細胞儀向超高速(>10萬細胞/秒)發展。另外,印度等新興市場正以年增15%的速度擴容,推動中端機型需求激增,成為驅動流式細胞儀市場發展的新動力。
國內已形成"進口主導+國產突破"的雙軌格局:國內過半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被BD Biosciences、Beckman Coulter兩家外企壟斷占據,索尼、安捷倫、賽默飛等外企業在國內流式細胞儀市場占據重要份額;以北京層浪、深圳邁瑞、深圳唯公為代表的本土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及市場開發力度,正逐步切入市場,流式細胞儀市場迎來國產化曙光。據新思界發布的《
2025年全球及中國流式細胞儀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流式細胞儀市場本土企業市場占有率約為20%。
從市場需求看,中國醫院及高校是流失細胞儀的主要采購方,尤其是醫院,占據中國流失細胞儀的近半需求份額。另外,得益于疾病防控、科研投入的增多及產業升級,疾控中心、科研院所、企業等流式細胞儀需求量也有所增長,成為流式細胞儀的重要客戶群體。
新思界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流失細胞儀行業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在技術層面,空間組學技術推動成像流式細胞儀成為單細胞研究新工具;在市場層面,中國科研投入的增加有望驅動流式細胞儀需求增長,使得中國成為最具活力的區域性流式細胞儀市場;在行業競爭方面,中國本土流式細胞儀企業將加快技術研發力度并加速產業鏈整合,縮小同國際領先企業的技術差距,推進國產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