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淀粉是由土豆經過粉碎、過濾、沉淀得到的粉狀產品。馬鈴薯淀粉具有粒徑大、粘性大、糊化溫度低、吸水力強、糊狀透明度高等優點,在國內主要用于糖果、面食、肉質品、乳制品、紡織、石油開采、飼料的生產中,應用需求較高。且由于馬鈴薯淀粉具有其他淀粉不可替代的性能,因此在國內市場需求較高。
馬鈴薯淀粉上游是馬鈴薯。馬鈴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糧食作物,由于其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以及豐富的營養,在國內種植面積較大,在2020年我國馬鈴薯產量達到1800萬噸左右。馬鈴薯作為高產量的薯類作物,產量在國內薯類作物中占比較高。在2015年之前我國馬鈴薯在薯類產量中占比呈現增長趨勢,但在2015年后快速下降,在2019年占比約為60%左右。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5年中國馬鈴薯淀粉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馬鈴薯淀粉是馬鈴薯深加工產品,但近幾年受到生產成本、生產技術和加工原料的限制,我國馬鈴薯淀粉產量始終處于70萬噸以下,在2020年我國馬鈴薯淀粉產量約為65萬噸。在2020年馬鈴薯淀粉產量較高的地區為內蒙古、寧夏、甘肅和河北,其中內蒙古和寧夏產量占比均在20%以上,以上四個地區占據我國內馬鈴薯淀粉總產量的70%以上。
近十年來,我國馬鈴薯淀粉進口量始終維持在七萬噸左右,在2020年受疫情對于全球的影響,我國馬鈴薯淀粉進口量下降,在2020年我國馬鈴薯淀粉進口量約為5萬噸,但在2021年隨著疫情的好轉,馬鈴薯淀粉進口量回升,在2021上半年我國馬鈴薯淀粉進口量為9萬噸。
就馬鈴薯淀粉進口來源來看,我國馬鈴薯淀粉主要進口自荷蘭、德國,其中荷蘭是我國最大的馬鈴薯淀粉進口國家,占據國內馬鈴薯淀粉進口量的65%左右,其次是德國和馬來西亞。
總體來看,我國馬鈴薯淀粉行業發展緩慢,主要是受國內馬鈴薯種植品種雜亂,優質符合深加工的產品較少,導致馬鈴薯淀粉產量和品質不穩定,因此國內馬鈴薯淀粉市場需求仍舊依賴進口。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馬鈴薯淀粉綜合性能較好,存在不可替代性,在國內市場需求較高。由于我國馬鈴薯淀粉產量和產品質量不穩定,因此近幾年國內進口需求較高,未來實現國產替代空間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