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發酵指的是在無氧環境下,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進而產生酒精,主要應用在食品工業、釀酒工業、酒精工業等領域。酒精發酵只要被用在果酒、啤酒和葡萄酒等發酵酒精產品的生產。
近五年我國發酵酒精產量波動較大,在2016年我國發酵酒精產量約為955萬千升,在2017年達到最高值,約為1030萬千升,但隨后在2018年跌到最低,約為645萬千升。在2018-2020年間,我國發酵酒精產量呈現不斷增長趨勢,到2020年達到924萬千升。
以酒業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在2020年我國釀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釀酒產量約為5400萬千升,同比下降2.2%,其中白酒產量約為740萬千升,同比下降2.5%;啤酒產量為3410萬千升,同比下降7.1%;葡萄酒產量約為41萬千升,同比下降6.0%。與各類酒產量下降不同,在2020年我國發酵酒精產量為924萬千升,同比增長了24.3%,主要是在疫情背景下,醫用酒精需求增長。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6年發酵酒精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發酵酒精依賴進口,在2020年前發酵酒精進口量較高,2018年進口量處于最高水平,約為112700萬升,出口量僅為10660萬升。在2020年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我國發酵酒精出口量大幅度增長,約為64250萬升,遠高于進口量的18215萬升。
我國發酵酒精主要出口至韓國、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中國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發酵酒精進口來源于法國、英國、德國等國家。我國農作物資源豐富,有利于發酵酒精產業發展。和國內發酵酒精的產量和需求市場較為相似,在2017年我國發酵酒精銷售收入達到最高值,在800億元以上,但在2018年大幅度下跌,2018-2020年發酵酒精的銷售收入分別為510億元、525億元2555億元,呈現增長趨勢。但與銷售收入不同的是,在2019年我國發酵酒精利潤總額進入虧損,總計虧損了4億元左右,但在2020年利潤達到12.6億元。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發酵酒精主要應用在啤酒、白酒、葡萄酒、威士忌等產品。我國白酒和啤酒市場較為成熟,近幾年市場經過變革,產量和需求逐漸放緩,保持穩定增長趨勢。而葡萄酒在國內需求有限,近些年國內葡萄酒未出現大幅度增長。受到終端產業發展影響,國內發酵酒精產量增長緩慢,但在2020年疫情背景下,醫用酒精需求增長,發酵酒精產量和出口量出現大幅度增長。就發展來看,隨著疫情常態化,醫用酒精需求穩定增長,利好發酵酒精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