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導航是利用慣性傳感器(IMU)測量載體的比力及角速度信息,通過與GNSS等系統的信息融合,從而進行實時推算速度、位置、姿態等參數的自主式導航系統。慣性導航通常借助于自主式推算導航技術,其具有隱蔽性好、外界干擾少、不依賴于外部信息等特點。
慣性導航是決定載體運行質量、運行安全的核心關鍵技術,根據應用領域不同,慣性導航應用可分為軍用和民用兩大類,涉及到航空航天、海上軍事、探空飛船、衛星科研、自動駕駛、消費電子等多個應用場景。目前來看,慣性導航在軍事領域的應用相對成熟,其在國防科技中占據重要地位,而在民用領域,慣性導航應用較少,應用場景有待進一步開發。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慣性導航行業應用市場需求及開拓機會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慣性導航主要應用在軍事領域,應用占比達到82%左右,而隨著軍事領域應用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布局慣性導航民用市場,如深圳導遠科技、上海戴世智能科技、北京羲朗科技等,隨著慣性導航在民用領域擴展,到2026年,我國慣性導航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480億元。
從產業鏈來看,慣性導航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層,涉及到陀螺儀、加速度計、光學器件等部件;產業鏈中游為慣性導航系統生產層,包括激光慣導系統、光纖慣導系統、MEMS慣導系統等產品;產業鏈下游為應用層。由于慣性導航多應用在軍事領域,具備慣性導航制造能力的企業多為軍工企業,包括航天33所、航天電子、航天13所、中航618所、航天704所等。
在國際市場上,美國、法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企業具有領先的慣性導航技術研究和開發能力,如美國霍尼韋爾、諾格和法國賽峰等。慣性技術為高度保密的軍用核心技術,西方國家禁止向我國出口和轉讓。由于研發起步較晚,目前我國慣性導航行業在高精度慣組芯片設計、封裝、組合導航算法設計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作為高精尖技術,慣性導航在國防科技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目前我國慣性導航主要應用在軍用領域,相比之下,民用領域應用較少,慣性導航民用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未來隨著相關企業積極布局,以及技術進步,民用領域有望成為推動慣性導航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