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冶煉指對銅精礦等礦山原料、廢雜銅料進行熔煉、精煉、電解等提煉銅的生產活動。銅冶煉是銅產業鏈核心環節之一,冶煉產品主要包括粗銅、銅基合金、電解銅、再生銅等,下游應用涉及到電子、家用電器、建筑建材、軌道交通、機械制造以及航天航空等多個領域。
經過多年發展與積累,我國銅冶煉行業取得長足進步,現階段,我國已成為銅冶煉生產和消費大國,精煉銅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約占全球總產量的三成。銅冶煉行業進入門檻較高,同時近年來,國家政策的發布,對銅冶煉新建項目的規模、技術、環保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銅冶煉行業門檻進一步提升,這有利于銅冶煉行業規范化、環保化、節能化發展。
銅冶煉工藝可分為火法冶煉與濕法冶煉兩種,兩種冶煉工藝各有優缺點,其中火法煉銅工藝以硫化銅精礦為主,具有生產效率高、能耗低等優勢,但同時存在選礦費用高、經濟效益差等問題;濕法煉銅一船適于低品位的氧化銅,其具有投資成本較低、已實現機械化生產,但存在有價金屬難回收等問題。目前火法煉銅仍是銅冶煉主流工藝,其產量占全球銅產量八成以上。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銅冶煉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是銅冶煉大國,國內從事銅冶煉的企業數量較多,其中規模較大的企業有江西銅業、云南銅業、大冶有色、銅陵有色、西部礦業、紫金礦業、白銀有色、洛陽鉬業等,其中江西銅業銅冶煉產能位居全國第一。
國內銅冶煉產能主要集中在江西、安徽、山東、甘肅、云南等地區,近年來,我國銅冶煉產業逐步向沿海和資源地區聚集,福建、廣西等地區銅冶煉產業規模也不斷擴大。整體來看,我國銅冶煉產能集中度較高,2021年,江西銅業、銅陵有色、云南銅業三家企業精煉銅產量占全國的45.6%左右,其中江西銅業實際精煉銅產量約178.2萬噸,約占全國產量的16.8%。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在環保監管日益嚴格、政策規劃下,銅冶煉行業進入門檻有所提升。我國是銅冶煉生產和消費大國,國內銅冶煉相關企業較多,頭部企業通過收購、兼并、重組等方式擴大自身競爭優勢,在此背景下,銅冶煉產能將逐步向頭部企業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