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穴儲能,即鹽穴壓縮空氣儲能,是一種大規模儲能發電技術的應用。鹽穴儲能技術是以壓縮空氣為儲能介質來實現能量存儲轉化的技術,是新型儲能技術之一。鹽穴儲能是利用鹽礦開采后留下的礦洞進行壓縮空氣儲能,具有儲存壓力高、儲存容量大、運行壽命長、安全可靠、清潔環保、性價比高等特點,是優化能源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儲能方式之一。
鹽穴儲能由德國、美國最先開始研究,第一座鹽穴儲能電站為德國亨托夫電站,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投入運營,第二座為美國麥金托什電站,于20世紀90年代投入運營。而我國壓縮空氣儲能研究工作開始于2011年,2018年12月開始的中鹽金壇鹽穴儲能國家級示范項目在2022年5月成功并網運行,是國內首個鹽穴儲能電站,至此我國鹽湖儲能系統所有技術與設備實現完全國產化。除此之外,國內還有一座于2021年9月并網運行的山東肥城示范電站。
我國較為成熟的儲能技術有抽水蓄能、儲熱技術、飛輪儲能、儲氫技術等,鹽穴儲能屬于新型儲能方式,目前國內該行業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但在近年來,我國鹽穴儲能已實現由研發示范階段向商業化階段的初期過渡,國內鹽穴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已達國際領先水平。
在巨大發展潛力驅動下,國內鹽穴儲能新建項目不斷增加,2022年6月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與中儲國能200MW鹽穴儲能工程進入重要實施階段;2022年7月中儲國能、蘇鹽集團465MW/2600MWh鹽穴儲能項目開始進入工程實施階段。
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員表示,鹽穴儲能對優化能源結構、解決風光等新能源消納問題、助力電網削峰填谷有著重要作用,是國內極具發展潛力的新型儲能方式之一。近年來,我國已有兩座鹽穴儲能電站開始并網使用,相關技術與裝備已實現國產化。未來隨著國內鹽穴儲能項目不斷增加,其商業化進程將不斷加快,行業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