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動物有鼠、兔、蛙、蛇、魚、鳥、犬等種類,其用于開展基于實驗動物的醫學研究、藥品質量檢定、生物制品制造、藥理及毒理試驗等工作,主要服務于下游醫藥科研及制藥機構。耳標是目前實驗動物使用最為廣泛的動物標識技術,通常佩戴于動物耳部,用以標記動物身份并記錄免疫信息。由于實驗動物的體型通常較小,為避免傳統耳標因實驗動物廝打等出現遺失情況,實驗動物用耳標通常采用微芯片植入技術,通過一次性注射器,將微芯片植入到實驗動物的頸部、背部等皮下組織。
實驗動物以小鼠、實驗兔等小型動物為主,因而實驗動物用耳標更多采用微芯片植入技術。目前,國內大部分實驗動物用耳標企業主要通過購買國產芯片或進口芯片,通過封裝等工序得到實驗動物用耳標。由于該領域技術門檻不高,產品附加值較低,生產企業較多,市場競爭激烈。雖然近年來,安徽瑞佰創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無錫市富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領先企業的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但是其并沒有對市場形成強有力的控制。總的來看,我國實驗動物用耳標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
新思界
行業研究員表示,實驗動物用耳標行業具有長期增長性。一方面,我國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的研發工作,相繼發布一系列醫藥產業政策,鼓勵創新藥品的研發,對于醫藥研發、實驗室動物行業形成利好,有助于拉動實驗動物用耳標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平和醫療支付能力的增強、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國內對于新型化學藥物、生物藥物的需求不斷增長,在助推醫藥研發行業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于實驗動物用耳標的長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