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減隔震是建筑隔震技術與減震技術的簡稱,建筑隔震技術是指在房屋底部設置由疊層橡膠隔震支座組成具有整體復位功能的隔震層,從而達到預期防震要求的技術;建筑減震技術是指在剪力墻、連接縫等房屋部位設置耗能裝置,以減小主體結構的地震反應,達到減震控制目的的技術。目前建筑減隔震技術載體主要包括橡膠隔震支座、彈性滑板支座、消能阻尼器、公路橋梁支座等。
中國地處歐亞板塊的東南部,是地震多發國,新疆、四川、臺灣、西藏、云南、青海、甘肅、內蒙古、吉林、河北等地區為我國地震多發區,國內地震活動具有分布廣、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等特點。因此目前,國家對建筑抗震安全性能重視度不斷增加,地震活動多發地區對建筑減隔震技術需求不斷增加,行業發展前景較好。
在政策標準層面,2021年9月正式實施《建筑隔震設計標準》(GB/T 51408-2021),標準對地震作用和結構隔震驗算、隔震支座及隔震構造、抗震墻砌體建筑、既有建筑和歷史建筑的隔震加固設計等多方面發展提供了參考依據;2021年9月開始實施的《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中提出,新建、擴展、改建建設工程,應當符合抗震設防強制性標準。國內建筑減隔震技術應用由鼓勵轉向強制,未來國內建筑減隔震行業將在政策利好下不斷發展,行業標準化程度將不斷提升。
在政策持續利好與需求增加驅動下,國內建筑減隔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建筑減隔震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建筑減隔震市場規模約為25.8億元。在需求催化下,我國建筑減隔震行業處于不斷成長階段,目前國內布局該領域企業主要包括震安科技、時代新材、海德科技、路博科技、豐澤股份、衡水震泰、東方工程、圣豐建筑等。
其中震安科技是目前建筑減隔震市場龍頭企業,占據市場份額較大,根據震安科技企業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其營業收入為6.7億元,隔震產品業務收入為4.8億元,減震產品業務收入為1.8億元。新思界
產業分析人士表示,雖然目前我國建筑減隔震行業仍處于成長時期,市場規模還比較小,但未來在國內政策持續利好與市場需求驅動下,國內市場仍有巨大發展空間。未來國內減隔震市場將在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下、政策強制執行下,達到百億市場規模,行業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