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具體是指充分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促進審判體系與審判能力現代化,實現人民法院高度智能化的運行和管理。是圍繞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堅持司法規律、體制改革與技術變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審判、訴訟服務和司法管理,實現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的人民法院組織、建設、運行和管理形態。
從范圍上來看,智慧法院建設涵蓋八大業務場景的智慧化,即智慧立案、智慧審判、智慧法庭、智慧執行、智慧審管、協同辦案、電子訴訟、智慧司法管理。
智慧法院最早是在2016年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提出,后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法規文件,極大地推動智慧法院的發展,為智慧法院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逐步興起,在此影響下,我國智慧法院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快速普及。截止目前,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主體框架已然確立,智慧法院已由初步形成向全面建設邁進。
據2022年《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最新公布,2021年全國法院在線立案1143.9萬件,全國法院在線開庭127.5萬場。截至2021年底,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匯聚全國法院調解案件2446.29萬件,調解成功率達62.88%。全國法院將跨域立案服務主體從中級法院、基層法院、海事法院拓展到全國四級法院,實現立案登記范疇內的案件類型全覆蓋。
當前,在國人進入“人人有終端、處處可上網”的移動互聯網時期,全國各級法院乘勢而上,使人工智能在訴訟領域的應用愈加豐富。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正在成為破解各級法院人案矛盾、提升司法效率的加速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5G的普及,未來運用5G技術,結合AI、大數據等能力,庭審將更加移動化、虛擬化與智能化。
從發展前景來看,預計未來地方、基層法院的信息化建設將得到更加快速的發展。根據《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五年發展規劃(2021-2025)》,明確了“十四五”時期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建設目標,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司法為民。智慧法院將向智能化、一體化、協同化、泛在化、便捷化等方向發展,同時也將更加注重加強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
新思界
產業研究中心為您提供《
2022-2027年中國智慧法院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