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防護服即核輻射防護服,又被叫做射線防護服,是一種質輕、耐用的聚合脂物,對從低到中等能量的γ輻射、X線、高和低能β粒子和α粒提供屏蔽。核防護服按照產品款式不同其大致可以分為分體式核防護服和一體式核防護服等,主要應用于核電機組、核廢料處理、醫院等領域。
最早出現的核防護服是用鉛做屏蔽X/γ射線防護材料,但是鉛對低能X射線反向散射高、對能量介于40~88keV之間的射線存在“Pb弱吸收區”。20世紀70年年代,日本東麗公司采用中子吸收劑與高聚物熔融混合作為芯層,再以純高聚物為皮層,通過復合紡絲法制得了具有皮芯結構的防中子輻射纖維,開啟了用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做屏蔽中子防護材料的時代,但隨著核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對屏蔽材料的出現了新的要求,如輕質、環保等,因此驅動核防護服材料不斷更新。
兼具清潔低碳和可控出力的電源之一,核電能夠比較好地匹配基礎負荷的需求,可以提升新型電力系統的穩定性,是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的新能源之一,近年來,我國核電裝機容量持續提高,核電運營水平保持全球領先地位。2022年上半年,我國核電運行機組量為54臺,核電裝機量為55806Mwe。核電運行規模的擴大為我國核防護服行業發展提供了市場空間。但由于核防護服主要用于保護人類免受或少受輻射危害,應用領域比較單一,因此核防護服需求量有限,根據新思界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核防護服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2年,中國核防護服需求量為1.5萬套左右。
由于本身需求容量小,再加上核防護服需要采用特制的材料制成,技術壁壘高,因此從事核防護服行業的企業數量并不多。中國核防護服行業重點企業主要有北方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核安核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核(寧夏)同心防護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國核防護服由于發展時間短,產品質量及品牌效應與進口品牌相比有較大差距,因此市場占有率不高,美國3M、霍尼韋爾、杜邦等外資品牌則在中國核防護服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新思界
產業分析師表示,現階段,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現象和傳統化石能源衰竭狀況日益明顯,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在此背景下,中國核能裝機規模將會不斷擴大,從而為核防護服行業帶來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