鉬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常溫下不與空氣發生氧化反應,具有高溫穩定性好、熱傳導率高、高溫強度大等優點,通常作為合金元素加入特鋼及不銹鋼材料中,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金屬材料。
鉬金屬產業鏈上游為鉬礦的勘探、開采以及鉬精礦的生產;中游為鉬系列產品的生產加工環節,包括鉬爐料、鉬金屬、鉬化工等;下游廣泛應用于鋼鐵、核能、傳感器、石油化工、LCD顯示器、航空航天等領域。
全球范圍內,鉬資源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智利、秘魯等國家。其中中國是鉬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在全球鉬資源儲量中占比約為31%,其次為美國,占比約為23%。國內鉬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南、陜西、內蒙古、黑龍江等地區。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7年全球鉬金屬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重點區域研究報告》顯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工業、化工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以及新能源、光伏、傳感器等新興產業不斷發展,鉬金屬需求日益旺盛,鉬產量在下游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不斷增長。2022年我國鉬產量約為11萬噸,同比增長約12%。
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支持有色金屬行業發展。2021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提出要開發“城市礦山”資源,支持優勢企業建立大型廢鋼及再生鋁、銅、鋰、鎳、鈷、鎢、鉬等回收基地和產業集聚區,推進再生金屬回收、拆解、加工、分類、配送一體化發展。2023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快戰略資源開發利用,針對銅、鋁、鎳、鋰、鉑族金屬等緊缺戰略性礦產,加大國內勘查開發力度,制定鋰等重點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總體方案。鉬金屬作為國家重要戰略性資源,具有良好發展環境。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國內鉬生產企業數量眾多,市場競爭較為激烈,龍頭企業憑借規模、資源儲備等優勢占據較大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較高。現階段國內鉬生產企業主要有金堆城鉬業股份有限公司、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金堆城鉬業股份有限公司鉬產量在全國總產量中占比超過23%,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產量占比均在1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