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局勢錯綜復雜、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生物傳感、基因工程、仿生技術、腦科學與神經科學、生物計算、生物合成與制造等新興技術對未來的國防事業發展及各國軍事競爭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近年來,各國為了加強國防競爭實力,提升軍備力量,不斷借助現代生物技術與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積極將現代生物技術與物理、化學、計算機、材料學、微電子等學科相結合,并應用于國防軍事領域。
新思界
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年全球及中國生物交叉產業深度研究報告告》顯示,生物交叉技術受到了主要大國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歐美日各國紛紛加強生物交叉技術的研發和投入。美國一直將生物技術列為重點發展項目,2014年美國還成立了專門的生物技術辦公室(BTO),2007-2022財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部署了85個生物交叉技術項目,共投資44.58億美元,且經費預算總體呈現持續增長態勢;歐盟各國也給予了生物交叉技術高度的重視,2013年歐盟將“人腦計劃(HBP)”納入其未來旗艦技術項目,并給予10億歐元的研究支持;日本近年來持續致力于腦機接口技術與腦科學的研究。而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各國對生物交叉技術的應用更加關注。
生物交叉技術的應用比較廣泛,具有較大的應用場景和巨大的應用開發潛力,目前主要的研發方向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生物威脅檢測與防護,包括傳染性病原體的檢測、監測、治療藥物和疫苗的研發,相關產品及研發項目如病原體檢測儀、作戰人員化生防御裝備、大規模恐怖威脅防御、多重耐藥性微生物感染治療多重耐藥細菌治療劑、宿主耐受、生物停滯等;
二是人體效能增強技術,包括認知力增強、人體效能優化、體能增強、人體效能恢復、腦機接口等,相關項目及產品如生命鑄造廠、生物計算平臺、體內納米平臺、納米/仿生和超材料、血液補給、重塑蛋白質制造等;
三是作戰創傷修復技術,涵蓋了腦損傷修復、假肢及修復、傷口修復、神經修復等,如恢復主動記憶、假肢本體感覺和觸摸接口、可靠神經接口技術、革命性假肢等;
四是作戰生物技術,主要有利用生物技術生產血液、超常材料、蛋白質、水、食物等后勤物資,以及利用生物技術進行裝備物資維護;
五是生理干預技術,包括監測并干預人體的生理標志物,促進人體恢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