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數量龐大,其中中小企業占比達90%以上,根據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已超過5300萬家,稅收貢獻比達60%以上。
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十四五”期間中國中小企業產業集群行業分析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顯示,中小企業是推動創新、改善民生、促進就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近年來,為推動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特色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北京、江蘇、廣東、山東等地區因地制宜發布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為各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升、縣域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
2024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印發《關于2024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的通告》,新認定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100個。截止至目前,我國已培育認定的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累計300個。
在3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中,東部地區數量增長較快,達156個;分省市來看,浙江、山東、廣東、江蘇等地區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數量位居前列;分產業集群內容來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涉及面廣,涉及到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命科學、機器人、光子芯片等產業。
目前浙江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數量位居第一,為23個,包括余姚市半導體濺射靶材產業集群、寧波市江北區力傳感器產業集群、嘉善縣光電子器件產業集群、海鹽縣金屬切削工具產業集群等。其中嘉善縣光電子器件產業集群現有企業103家,包括百康光學、福萊新材料、豪聲電子、新思考、格科微電子、東方科脈等企業,根據嘉善發布數據,2023年集群實現規上產值達135億元,近三年年均增長11.3%。
我國中小企業產業集群模式主要分為政府主導型產業集群模式、內源品牌型產業集群模式、市場導向型產業集群模式、外資引入型產業集群模式四大模式。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培育起步落后于意大利、德國、美國、法國等國家,目前仍存在整體創新水平較低、上中下游產業間關聯性較弱等問題,在新時期下,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培育與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