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鋼炮”化身“潘金蓮”,就《我不是潘金蓮》(以下簡稱:《潘金蓮》)排片在萬達冷遇這一情況,指名道姓喊話王健林,“撕”起了萬達院線,表示因為華誼對萬達前高管的“挖墻腳”的行為,萬達如今“公報私仇”。
據稱,《潘金蓮寫給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是馮導昨夜寫出來的,洋洋灑灑千余字,以潘金蓮口氣陳述因華誼曾從萬達挖走一“小墻皮”,這一行為惹怒萬達,凡華誼出品的影片,在萬達院線皆“被封殺”。
在馮小剛發表的長微博中,不僅將“跳槽”“翻臉”“封殺”的事情掀出來,對萬達好一頓吹捧式奚落;還來了一次反向營銷,呼吁萬達干脆對《潘金蓮》實行零排片的徹底封殺,并呼吁影迷們“在萬達收購全國所有院線之前,趕緊去其他院線見金蓮最后一面。”
對此,有人爆料:馮小剛說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與“挖墻腳”并不是憑空捏造,因為《潘金蓮》的出品方華誼兄弟,遭遇院線方萬達的消極排片并不是頭一次,這兩位的梁子結大了!
2012年至今,萬達影業以院線起家,最終成為國內影片發行、院線布局的雙霸主。而說起萬達與華誼的恩怨,就不得不提以下三次戰役。
第一戰:萬達大戰華誼為首的“復仇者同盟”
2012年年底,《一九四二》《一代宗師》等9部國產大片領銜賀歲檔。而就在這關口,華誼、中影等五大發行公司組成“復仇者同盟”,要求院線讓出兩個點的分成比例,公然叫板以萬達為首的各大院線。
在進口影片配額已經耗盡,以上9部影片形成壟斷局面的情況下,正值沖業績的關頭,一旦發行方拒絕提供片源,各大院線只能關門停業,虧損整個賀歲黃金檔——這一時刻極其微妙。
而萬達先對發行方的要求不予回應,隨后,以書面形式對這種“趁火打劫”表達了強烈不滿。最后,萬達措辭嚴厲地表示,已做好了抵制“同盟”影片,兩敗俱傷的準備。
據了解,事實上,華誼等公司只是想表達對票房分賬中院線占大頭的不滿(43∶57),沒曾想,萬達轉手又聯合了27家大院線結成反同盟陣營。僵持半個月,雙方損失巨大。
這時萬達院線的總經理葉寧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階梯級分賬。2012年11月26日,華誼率先放棄同盟,旗下《一九四二》與萬達達成了階梯級分賬協議,如此,院線讓利不多,發行方也得實惠,影片質量還有保障,總算解了難題。
但華誼這次“聚眾造反”,充分暴露萬達在發行端的空虛。有全國最大的院線資源,卻深埋無米下鍋的隱患。由此,萬達確認急需向電影上游價值鏈進軍,形成完整工業體系的發展方向。有人稱:這次事件是萬達影業崛起的導火線。
第二戰:萬達、華誼、光線“結義”
2013年6月,葉寧升任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副總裁時表示,“全面發力電影制作與發行,兩年內躋身中國影視制發行業第一梯隊”。但開局慘敗:萬達在《親密敵人》《Hold住愛》等電影投資上,票房、口碑雙失利。華誼、中影、光線等不信有一日萬達能與之抗衡。
就在各方不看好時,葉寧放棄邀請大咖制作團隊直接加持萬達品牌的計劃,退而求其次,扶持新銳導演,押注未來。沒想到此招旗開得勝,萬達先后投資的《北京愛情故事》《催眠大師》,分別帶來4億元、2.5億元的票房,一舉打開萬達電影制作的困頓局面。
2013年,萬達拿到了《鬼吹燈》的部分電影改編權。當年9月,來自全國40條院線和20家片方的代表參加了萬達院線主辦的“2013全國電影院線影片推介暨市場研討會”。
當時,光線傳媒盡管有徐崢的“囧”系列電影撐腰,但行業新銳導演不斷涌現,其在市場與發行實力上已現頹勢。而華誼2014年幾無大片出現,急需一款好電影維持其發行行業老大的地位。
更關鍵的是,光線、華誼分別有《惡棍天使》《老炮兒》兩款重頭電影,需要《尋龍訣》與萬達的院線提供票房保障。而萬達看重光線地網發行的實力、華誼綜合運營的經驗,于是希望以示弱姿態通過合作獲得二者相關經驗,實現自身發行能力上質的飛躍。
于是,會上萬達、華誼、光線三家影視公司決定,共同投拍《尋龍訣》——有人稱,這一舉動改變了行業格局。果然,在華誼提供衛視宣發資源、光線提供互聯網包裝后,2015年年底上映的《尋龍訣》票房累計達到16.3億元,成為內地影視第三、國語片票房第二。而《惡棍天使》與《老炮兒》,也讓光線與華誼賺得盤滿缽盈。合作后,萬達的發行也突飛猛進,《煎餅俠》《夏洛特煩惱》等片子不斷取得票房突破。兩年不到,萬達成了中國影視制發行業的核心。
第三戰:萬達與華誼成了“老冤家”
2015年年底,萬達集團召開工作報告會,一向拒絕點名表揚具體人與部門的王健林,破天荒地說:“集團要對院線、影視、發行三家公司以及分管副總裁葉寧的出色工作提出表揚。”
原來,葉寧主管萬達影業期間,一年時間實現萬達所有影片無一虧損。2014年萬達院線登陸A股;2015年五洲發行以50.9億元票房,一躍占據民營發行公司票房榜首;2016年全資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萬達影業已經形成AMCHoyts、萬達院線、萬達影視、五洲發行、傳奇影業為鏈條的全球工業電影體系。
葉寧的萬達十五年輝煌經歷令人矚目,可劇變發生在2016年2月——萬達影業副總裁葉寧宣布辭職。一個月后,葉寧宣布擔任華誼的CEO。當時,華誼兄弟引入高端人才的意圖清晰,“此番向離職萬達的葉寧拋出橄欖枝并最終達成共識。”
有人爆料,葉寧的出走,讓王健林“在辦公室里捶胸頓足”;華誼有意或無意的挖墻腳,更讓王健林“由怒轉恨”。不過,華誼董事長王中軍卻輕描淡寫:“管他呢,人都來了,還能怎樣?”
更有知情人士稱,葉寧離職轉投華誼擔任CEO的當天,萬達公司內部連夜召開會議,決定對葉寧、華誼及其出品的電影“封殺”。盡管萬達否認“封殺說”,但葉寧入職華誼后,華誼影片多部影片在萬達院線的排片情況似乎更可信:
自葉寧加盟華誼,到暑期檔的4個月時間,華誼出品的《靈魂契約》《紐約紐約》兩部電影首映當天,萬達院線排片占比為1.6%,黃金場占比為2.8%,五洲發行成員排片占比均在10.1%以下,遠低于華誼、嘉禾等院線。
2016年7月2日,由華誼發行的《搖滾藏獒》提前點映。然而,在購票平臺上查詢7月2日和4日的點映場以及部分預售場排片,萬達院線無任何場次。更有人爆料,因為萬達此前已下發文件,明確由于葉寧出走,萬達院線只對華誼影片在非黃金時間排片。作為華誼在暑期奪票房的第一槍,萬達院線的失守讓該片失去相當一部分競爭力。
2016年7月15日,華誼出品的《陸垚知馬俐》(以下簡稱《陸垚》)與萬達出品的《快手槍手快槍手》(《以下簡稱《快手》)同時定檔上映。時光網排片數據顯示,首映連續兩日,萬達院線為《快手》挪出近30%的排片占比與黃金場占比。而《陸垚》排片則徘徊于5%~6%之間,黃金場占比甚至低于已上映一周的《大魚海棠》。2016年11月18日,《我不是潘金蓮》即便是名導馮小剛作品,在萬達的首映也沒有得到更好的結果。
早有院線人士在暑期檔指出,想要驗證萬達院線是否對華誼出品的電影“另眼相待”,近看《陸垚知馬俐》的排片,遠看《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便可。因此,馮小剛重提的“封殺說”,似乎有跡可循。
對此,王健林沒有發聲,但王思聰表態:萬達是根據作品做出合理排片,并承認對“挖墻腳”一事有情緒,再則質疑馮導煽動輿論對萬達施壓。
有了前車之鑒,萬達或者任何一家影視公司如果真的形成了壟斷,再跟今日這樣“快意恩仇”,我們只怕部分優秀電影可能失去放映渠道,寡頭親生的爛片反而倚靠排片優勢大行其道。電影生態遭到嚴重破壞,最終,整個中國的電影行業變成一潭死水。
更多
娛樂八卦就在新思界娛樂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