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地震局發布本市“十三五”時期防震減災規劃。規劃目標提出,確保北京地區一旦發生6至7級地震,傷亡不大、城市不癱、社會不亂。發生7級以上地震,基本實現首都核心功能不受太大影響。
規劃還提出,本市還將建設大震風險預警系統,實現地震發生后的5至10秒內向震中周邊區域發出超快測報預警,居民可采取切斷煤氣等應急措施減小災害。另外,本市將推動建立超大城市地震巨災保險制度。
北京市地震局副局長吳仕仲介紹說,北京處于華北平原、山西和張家口-渤海三大地震帶交會部位,活動斷裂發育,地震災害嚴重,是中國大陸唯一發生過8級地震的大城市,和東京、墨西哥城并列為世界上僅有的三個8度設防超大型首都城市。
宋遼時期1057年大興6.8級地震、康熙時期1679年三河-平谷8級地震死傷人數均達數萬。1976年唐山7.8級地震波及北京,造成400余人死亡、5000余人受傷。長期以來,以北京為核心的首都圈地區被列為全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大陸仍處于強震多發時段,北京面臨大震風險。
為此,“十三五”時期,本市將開展大震風險預警探索,實現震后可提供5至10秒地震超快測報預警、1至2分鐘地震速報、5分鐘儀器烈度速報、30分鐘震源參數速報等公共服務,實現地震速報信息公眾全覆蓋。
北京市地震局總工程師邢成起表示,超快預警能將地震的地點、時間和強度等信息快速發送給媒體以及公眾的手機,原理就是利用了地震波和電磁波傳播速度不同的時間差。“地震波未到,通過電磁波傳輸的手機短信就已經收到了”。
北京市地震監測預報處處長陳偉解釋說,預警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比較成熟,日本是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系統。為此,本市將加快速報預警臺網建設,增強速報能力,為政府決策、公眾逃生避險、重大工程地震緊急處置提供服務。
此外,長期以來我國缺乏系統的地震巨災保險制度。目前,云南、四川等少數地區開展了試點。北京市地震局開展了地震災害特點、地震災害模型等研究,爭取盡早建立起北京地區的地震巨災保險制度,地震局做好相關的技術支撐準備。
更多
熱門話題請關注新思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