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上每一年全國各色各樣的展會的發展如火如荼,放眼全球展會發展的整體趨勢,有關信息顯示,全球的展覽整體向“東亞”轉移,而歐美仍然以品牌展覽為主。再放眼國內,曾經展覽主要的匯聚地的順序為:北京、上海、廣州,而現在則向:上海、廣州、北京改變。
近日,國務院頒布相關展覽也改革的意見,可以看出,國家政府很注重展覽業的發展與壯大。一個國家的展覽業是否發達,更深層次的表示該國家經濟發達的程度和社會體系的和諧、健康。
隨著近幾年北京人口、經濟、政策等逐漸的飽和,我國很多的展覽業紛紛向東和向南發展。上海和廣州作為我國一流的城市,包括這兩所城市國家會展中心的落成,很多大型的品牌展覽都向上海和廣州轉移。同時,展會的運營模式也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巨大的中國市場吸引大量的世界展覽大鱷進入。資本進入展覽項目的同時,歐美又呈現不同的特點。德系講究合作,英系則是全盤收買。而全盤收掉又逼迫國內企業開始采取相應對策。
我國的展覽主要包括:政府、商學協會和企業三個主體,這其中政府辦展受到約束,商學協會因為體制問題是在維持。而民營辦展近幾年擴展非?。展會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其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同時線上銷售可能會阻礙展會的發展與壯大,有可能參展的人數會下降,國內想過專家解釋到,網購電子商務影響的只是交易類的一些展會。展覽承載的更多功能,絕不是電子商務能夠代替的。但新形式的運用,在展會運營的發展勢頭十分強勁。
從國際的角度來看,展覽業大體發展趨勢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向東亞轉移,二是品牌展會仍然集中在歐美。
從全球來看,雖然近幾年中國迅速崛起,同時也加快了發達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合作,但是,中國畢竟是發展中國家,其經濟實力和歐美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全球的品牌展覽主要還是集中在歐美地區,歐美具有很強的地方吸引力:首先是它擁有大量的客戶資源,這是別的地區無法比擬的。其次就是,其開放的文化和具有的高科技人才,可以給展覽帶來頗豐的收獲。
中國要想在現在的臺階上有所突破,必須加強國家的經濟建設,學習和改良國外的先進展覽模式,以創新和轉型來發展我國的展覽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