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內電子(IME)是模內裝飾(IMD)工藝、模內鑲件注塑(模內貼標,IML)所延伸的一種新型技術,即在薄膜上印刷圖案裝飾層后,直接在薄膜上印刷線路,再在薄膜線路表面上進行SMT貼合電子元器件,經熱成型和注塑成型,將電子功能(如觸摸控制、照明)直接嵌入塑料部件內部。
膜內電子(IME)是一種一體成型工藝,融合了絲網印刷、熱成型、注射成型等制造工藝,相比于傳統水轉印、噴涂工藝,膜內電子(IME)具有無污染的優勢,相比于傳統機械開關,具有節省空間、材料消耗少、所需部件數量少等優勢。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中國模內電子(IME)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模內電子(IME)適用于需要裝飾性觸敏表面的場景,應用場景廣闊,可應用在汽車、包裝、消費電子、家用電器、醫療器械、智能可穿戴設備、航空航天等領域。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產品外觀要求越來越高,膜內電子(IME)應用空間隨之擴大。
膜內電子(IME)上游原材料包括導電油墨、介電油墨、導電粘合劑、熱塑性塑料(如聚碳酸酯PC、聚酯)、透明基材等。導電油墨是膜內電子(IME)工藝的重要原材料,具有導電、裝飾等作用。導電油墨可分為碳系導電油墨、金屬系導電油墨、聚合物系導電油墨,目前金屬系導電油墨應用較廣泛。全球導電油墨相關企業有德國漢高集團、美國陶氏杜邦、廣東墨?萍肌⒎酱筇克匦虏牧、寧夏墨工科技等。
膜內電子(IME)技術始于上世紀90年代,由于設計過程復雜、電子功能集成技術不成熟,膜內電子(IME)商業化應用進展緩慢,2021年福特將其應用在汽車內部設備,率先實現其商業應用。
目前全球有多家企業參與膜內電子(IME)工藝開發,包括美國愛卓、庫爾茲、德國tactoteck、科思創等,如科思創于2024年9月與理想汽車在上海化學工業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聯合創新平臺,協同發展新型模內結構電子工藝、智能表面技術、高性能光學級材料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目前膜內電子(IME)市場處于成長階段,隨著消費者對產品外觀要求提升、電子功能集成技術發展,膜內電子(IME)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膜內電子(IME)在汽車、家用電器、消費電子、智能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空間,但為實現其更廣泛應用,仍需材料企業、方案設計商、零部件供應商及主機廠等多方的努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