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機載荷仿真軟件是一種風電專用軟件,用于模擬風力發電機組在運行過程中所承受的各種載荷。
在運行過程中,風電機組所承受的載荷十分復雜,主要包括重力載荷、慣性載荷、空氣動力載荷、運行載荷、振動載荷等,以上載荷會引起葉片彎曲、扭轉、振動等,進而影響葉片壽命及發電效率。風機載荷仿真軟件能夠計算風電機組在不同風速、風向、地形等條件下所承受的載荷,可為風電機組零部件強度分析、結構應力特性分析、壽命設計與優化等提供參考依據。
風機載荷仿真軟件屬于風電專用軟件,位于風電產業鏈上游。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年風機載荷仿真軟件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行業經營指標深度調查分析報告》顯示,由于早期研發設計重視度低、應用需求有限,我國風電專用軟件國產化緩慢。在風機載荷仿真軟件市場上,國外企業仍占據市場主導,包括挪威DNV GL公司的Bladed軟件、丹麥DTU的HAWC2軟件、美國國家能源實驗室的Open FAST軟件、德國西門子歌美颯的BHAWC軟件等。
Bladed軟件是全球最主流的商用風機載荷仿真軟件,我國海上風電工程設計以其為主,在科研領域,開源軟件Open FAST軟件應用較多。但進口風機載荷仿真軟件用戶需求響應較慢,且模型以歐洲平原和海上為主,不能覆蓋國內臺風及特殊地理工況,市場對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可滿足國內風電特性的風機載荷仿真軟件需求迫切。
近年來,我國進行風機載荷仿真軟件研發的企業和院校有所增加,包括遠景能源、金風科技、三峽上海院、浙江大學等,但能與Bladed軟件相競爭的國產風機載荷仿真軟件仍較少,主要為遠景能源的ENFAST軟件和金風科技的GTSIM軟件。
近年來,在雙碳及清潔能源需求下,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加速,同時國家政策加持,海上風電產業也迎來了新一輪高速增長期,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止至2025年3月底,陸上風電累計裝機量4.93億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4273萬千瓦。風機載荷仿真軟件是風電產品研發的關鍵工具之一,未來市場存在較大需求空間。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風機載荷仿真軟件研發壁壘高,目前進口軟件仍占據國內市場主導,其中工程設計以商業軟件Bladed軟件為主,科研以開源軟件Open FAST軟件為主。進口風機載荷仿真軟件存在服務響應效率低、仿真精度低等問題,在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風機載荷仿真軟件亟需國產化、自主化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