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聚合物薄膜是一種由生物衍生材料制成的薄膜產品。生物聚合物薄膜具有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無毒、可再生等特點,近年來,隨著環保要求趨嚴,生物聚合物薄膜市場關注度不斷提升、應用范圍持續擴展。
生物聚合物薄膜原材料來源廣泛,根據原材料不同,可細分為海藻酸鈉(SA)、殼聚糖、果膠、明膠、蛋白質、纖維素生物聚合物薄膜等。根據產品不同,生物聚合物薄膜又分為聚乳酸(PLA)薄膜、聚羥基鏈烷酸酯(PHA)薄膜、聚羥基丁酸酯(PHB)薄膜、聚乙烯醇(PVA)薄膜等。生物聚合物薄膜生產技術包括溶膠-凝膠技術、原子層沉積(ALD)、多層膜技術等。
目前大多數包裝薄膜仍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塑料材料制成,造成了嚴重污染。在雙碳背景下,薄膜材料的可持續性發展越來越重要,生物聚合物薄膜市場發展前景可期。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30年中國生物聚合物薄膜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生物聚合物薄膜在食品保鮮包裝、醫藥包裝、個人護理、農業、一次性餐具、電子電氣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空間。
近年來,生物聚合物薄膜研究熱情較高。2024年11月,中國科學院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等聯合發布了《2024研究前沿》報告,“生物聚合物薄膜在食品保鮮包裝中的應用”作為15個新興研究前沿之一入選其中,核心論文為9篇,被引頻率186次。
我國在生物聚合物薄膜領域的研究水平位居全球前列,相關專利包括《一種生物聚合物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一種生物基高阻隔雙向拉伸聚酯薄膜及其制備方法》、《一種超薄高強度生物降解膜及其制備方法》等。
在全球范圍內,生物聚合物薄膜相關企業及研發單位包括德國哈勒市弗勞恩霍夫材料和系統微觀結構研究所(IMWS)、美國Origin Materials公司、德國巴斯夫、日本Kaneka、新加坡RWDC Industries、北京微構工場、天安生物、中糧科技、北京藍晶微生物、珠海麥得發生物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雙碳背景下,包裝薄膜正不斷向環保化、可持續化、輕量化等方向發展。生物聚合物薄膜具有可生物降解、無毒等特點,符合包裝薄膜發展趨勢,在工業、農業、制造業等領域擁有廣闊的需求空間。生物聚合物薄膜是近年來新興研究前沿,隨著研究深入,生物聚合物薄膜性能將進一步提升,應用規模也將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