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脫氧野尻霉素簡稱DNJ,化學名稱為3.4.5-三羥基-羥甲基四氫哌啶,是一種多羥基生物堿類型化合物,溶于水、二甲基亞砜和甲醇。1-脫氧野尻霉素與α-1,4-葡萄糖結構類似,具有較好的抑制糖苷酶活性。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30年中國1-脫氧野尻霉素(DNJ)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1-脫氧野尻霉素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腫瘤、抗病毒等作用,在功能性食品、醫藥、飼料添加劑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1-脫氧野尻霉素主要通過抑制α-葡萄糖苷酶對蔗糖、碳水化合物的作用,減少人體腸道對糖的吸收,從而達到控糖目的。
1-脫氧野尻霉素為天然α-糖苷酶抑制劑,廣泛存在于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中,包括桑枝、桑皮、桑根、桑葉、鴨跖草、風信子、蠶沙、芽孢桿菌/納豆菌/鏈霉菌代謝產物等中,其中桑葉是目前獲取天然1-脫氧野尻霉素的主要來源。桑葉中1-脫氧野尻霉素含量測定方法包括液相串聯質譜法、柱前衍生化法、離子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蒸發光散射檢測器法(HPLC-ELSD)等。
1-脫氧野尻霉素生產方法分為植物提取法、化學合成法、微生物發酵和代謝工程法等,植物提取法、化學合成法存在產率低、步驟繁瑣、成本高昂、分離純化困難等問題,限制了其應用。
近年來,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發展,微生物發酵和代謝工程法憑借生長速度快、易于大規模生產、可持續、生產成本低等優勢受到廣泛關注。微生物發酵和代謝工程生產1-脫氧野尻霉素具有廣闊前景,但目前未完全實現工業化生產,我國研究院校包括湖北大學、江蘇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等。
我國1-脫氧野尻霉素生產企業包括桂林萊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通世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世達生物)等。通世達生物于2016年開始1-脫氧野尻霉素提取研究,2018年研發出從蠶沙中提取1-脫氧野尻霉素的方法,含量(20%以上)在業內處于領先水平,后又實現了從桑枝(桑枝皮)中提取1-脫氧野尻霉素,2024年建設的新生產線能實現日產1-脫氧野尻霉素50公斤。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1-脫氧野尻霉素可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主要類型,占比90%以上。2型糖尿病發病與飲食結構、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規模龐大,控糖需求迫切。1-脫氧野尻霉素作為2型糖尿病控糖潛力成分,正受到市場廣泛關注。目前1-脫氧野尻霉素生產規模較小,但隨著合成技術突破,未來1-脫氧野尻霉素將在功能性食品、醫藥、飼料添加劑等領域展現出更廣闊應用前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