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酯是由兩種或多種單體通過聚合反應形成的合成材料,分子結構含酯鍵,賦予其耐候、耐磨、耐化學性等特性。按單體組合可分為四大類:PETG(含少量CHDM,高透明、抗化學)、PCTG(含高量CHDM,高抗沖、耐溫)、PCTA(含間苯二甲酸,耐熱性強)、Tritan(改性PCTG,耐高溫),廣泛應用于包裝、電子、醫療等領域。
近年來,中國共聚酯銷售量呈現持續增長態勢,一方面,中國共聚酯行業近年來進入到了產能擴張期,隨著新增產能的逐步投產,中國共聚酯行業產量逐年增長,推動企業擴大銷售規模,增加銷售量;另一方面,除了家電領域外,共聚酯產品在食品飲料、醫療器械、化妝品等領域的應用也逐漸增加,促進中國共聚酯產品需求量整體增長,進而推動銷售量的增長。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年全球及中國共聚酯行業研究及十五五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PETG產量超過4萬噸。
共聚酯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原材料配比、工程設計、化學反應工藝路線、生產中的反應機理和過程控制等。這些關鍵技術均需要多年的研究開發和工藝經驗的積累才能有效運用,從而生產出具備質量穩定、合乎客戶需求的產品,因此行業技術壁壘較高,生產企業不多。
國內基于CHDM的PETG和高耐熱PCTG共聚酯產品企業可分為外資和本土兩大陣營。其中,外資企業以美國伊士曼公司、韓國SK公司代表。美國伊士曼公司是最早擁有PETG原料生產技術的公司,現擁有易事達(Eastar)和事倍達(Spectar)兩大系列的PETG共聚聚酯,已經投入中國市場,并已形成多種系列商品牌號。韓國SK公司擁有Sky Green PETG S2008和Sky Green PETGK2012等牌號產品,主要應用于電子、醫療、建筑材料及包裝材料等領域。
本土企業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陽石化分公司、華潤化學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主。與美國伊士曼公司、韓國SK公司相比,國內企業的共聚酯產品在生產技術、產品質量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且關鍵原料CHDM的國產化率有待提升。
新思界
行業分析師表示,隨著汽車輕量化、電子電器、包裝材料和醫療設備等下游應用領域的持續擴展,以及技術創新對產品性能(如耐高溫、高強度、環保特性)的提升,未來共聚酯行業規模將會繼續擴大。同時,生物基和可降解共聚酯材料的開發,以及產業鏈整合與定制化需求的增加,將進一步推動共聚酯行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方向升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