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日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951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0.3%,較2014年底提升了2.4個百分點。同時網民個人上網設備進一步向手機端集中,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在線教育、網絡醫療、網絡約租車也已成規模,有力地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網民向低齡、低學歷擴散
從年齡段來看,我國網民以10-39歲年齡段為主要群體,比例達到75.1%。其中,20-29歲年齡段網民的比例為29.9%,在整體網民中的占比最大。與2014年底相比,10歲以下低齡群體和40歲以上中高齡群體的占比均有所提升,互聯網繼續向這兩部分人群滲透。在新增網民中10歲以下低齡群體占比達46.1%,擴散明顯,這部分人群使用目的主要是娛樂、溝通。
在受教育程度上,初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網民占比分別為37.4%、29.2%。與2014年底相比,小學及以下學歷人群占比提升了2.6個百分點,中國網民繼續向低學歷人群擴散。
行業研究人士表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網絡環境的日益完善,互聯網的需求將逐漸被開發。另外,隨著互聯的應用更加生活化,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地區的互聯網使用將被普及。
企業互聯網使用比例上升
截至2015年12月,中國企業計算機使用比例、互聯網使用比例與固定寬帶接入比例,同比分別上升了4.8個、10.3個和8.9個百分點,達到95.2%、89.0%和86.3%。中國網站總數為423萬個,較2014年增長了88萬,年增長率達到26.3%。同時,中國網頁數量首次突破2000億。
行業研究人士表示,如今企業開始將“互聯網+”行動計劃納入企業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突出表現在企業對互聯網專業人才的重視、開展網上銷售和采購業務,以及運用移動端進行企業營銷推廣等。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還需企業腳踏實地,開發出有針對性、專業性、全面性的互聯網戰略服務體系。
手機作為上網終端趨勢明顯
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0.1%,手機網民規模達6.2億,較2014年底增加6303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由2014年85.8%提升至90.1% ,手機依然是拉動網民規模增長的首要設備。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達到1.27億,占整體網民規模的18.5%。
同時,通過臺式電腦、筆記本、平板電腦的上網比例則呈下降趨勢,比例分別為67.6%、38.7%、31.5%。較2014年底均下降了4個百分點左右,電腦端向手機端遷移趨勢明顯。電視作為家庭娛樂上網設備,網民使用率為17.9%,較2014年底增長了2.3個百分點。
行業研究人士表示,與PC端相比,移動互聯具有便捷易接入性、隨時隨地性、更多功能集成以及更大普及人群,接入互聯網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智能手機與PC形成差異化,優勢突顯。但PC、智能手機都只是兩種接入互聯網的設備,還會不斷出現新的接入設備,如手表、服裝、眼鏡、人體植入芯片。未來誰能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接入互聯網,誰就將成為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