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報告顯示,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5.4萬億元,同比增長28.6%。其中跨境出口交易規模達4.49萬億元,跨境進口交易規模達9072億元。
跨境進口電商增速快于跨境出口電商
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的進出口結構比例中出口電商占比83.2%,進口電商占比16.8%。從結構上看,跨境出口電商的比例將長期高于跨境進口電商的比例,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將始終以出口為主,進口為輔。國家近年來力促跨境電商的發展,更多旨在扶持傳統外貿企業借助互聯網的渠道實現轉型升級。
跨境進口電商的增速快于跨境出口電商增速這一現象將長期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國內的消費早已從標準化、大眾化的消費進入到個性化、定制化消費的階段。而國內商品的供給端還停留在低端、仿冒、大眾化商品階段,無法滿足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并且從長期來看,這種需求缺口會保持下去,成為推動跨境進口增長內在動力。
跨境電商B2B模式占主流
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的交易模式跨境電商B2B交易占比達到88.5%,跨境電商B2B交易占據絕對優勢,跨境電商B2C交易占比11.5%。
從商業模式上看,跨境電商B2B模式將長期占據主流。并且已經處于成熟階段,未來行業發展格局趨于穩定。跨境電商B2C模式受降低交易成本、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驅動,以及互聯網技術、物流支付環節的支持,近年來迎來較大成長空間。
未來中國跨境電商重點將從B2C轉向B2B,電子商務的B2B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通過推動制造型企業上線,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和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從生產、銷售端共同發力,成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策略。
跨境新政將不會設一年過渡期
日前,針對跨境電商新政中備受爭議的通關單政策,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5月15日作出回應稱,跨境保稅仍需通關單,而此前業內傳聞的“跨境電商一年過渡期”恐難成真。隨著新政白名單及新政的正式執行,各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口單量出現銳減,以鄭州綜試區為例,進口單量比新政之前直接下降了70%。
不過仍有商家保持樂觀態度。天貓國際的負責人表示,目前只是質檢總局一家的,此次稅改是由國辦推動,由財政部牽頭,商務部、質檢、食藥監等十幾個部委協同,還要再等等正式文件。
對此,
行業分析師認為,在可見的將來,不管新政是否真的會暫緩一年,加強監管勢在必行,行業也將結束此前野蠻生長的狀態。需要轉型的不僅是企業,依托跨境電商井噴發展成長起來的這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也需要新的發展方向。
新思界為您提供關于
《2015-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分析可行性研究報告》相關內容!